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本刊讯2014年9月2日,"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据悉,此次研修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并由北外法学院承办。该研修班是中国法学会酝酿三年多的项目,是中国举办的首个面向非洲法学法律界人士的培训项目,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和《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北京宣言》的具体行动。本次研修班为期一个月,来自非洲20个国家的38名学员参加培训,他们是由与中国法学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1日至4月8日,来自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八个岛国的23名新闻从业人员参加了中国商务部在北京主办的“太平洋岛国新闻从业人员研修班”。3月23日,笔者应邀为各岛国新闻界人士作了主题为“中国传媒”的专题讲座,并围绕八个岛国的“新闻人”如何认知中国这一课题,在研修班学员中进行了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新闻官员和记者研修班”在北京举行。研修班期间,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的95名政府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走访北京、贵州两地,与中国新闻官员、大学教授、新闻记者就中国新闻发布制度、中国外交政策等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举办第三期非洲国家政府新闻官员研修班为促进非洲国家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推动中非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三期非洲国家政府新闻官员研修班8月13日在深圳开幕。来自非洲17个国家的总统府或总理府新闻发言人、资深新闻官员共18人将参加为期两周的研修。他们将访问深圳、贵州和北京,与中国新闻界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开幕式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说,当今世界范围内,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很大一部分新闻信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仍然很弱小。因此,有必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媒体之间,特别是中国和非洲的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自己的媒体来报道真实的中国和非洲,反对和抵制西方国家媒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歪曲报道。研修班成员、埃塞俄比亚政府新闻部长伯翰·海鲁表示,新闻信息对于社会各方取得一致意见,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对新闻媒体能够实行很好的引导,将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2月至今,已有30多个中国人在遥远的非洲当志愿者。从非洲归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决定终身投入到这项“关爱人类”的事业中。温铁民是中国人里第二个去非洲当志愿者的。1998年2月,他在丹麦的学校里接受培训,为去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非洲的日趋广泛和深入,“中国在非洲”不仅成为学术界的热议话题,也频繁见诸西方主流报端。西方传媒大肆渲染中国在非洲争夺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道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近日,由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4位资深传媒界官员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浙江采云间茶业公司访茶问道。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Et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人     
中国有个新词叫“保八”,意思是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官员们认为这个增长率对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年前,很多人认为想在2009年实现这个目标是白日做梦。但是中国做到了。今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刺激了他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媒大学第二期"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有来自非洲12个国家的17名学生,均为政府官员或媒体机构骨干,年龄在20-35岁之间。为了解中国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结合当地需求改善中国对非传播,笔者在他们毕业回国之前,对他们进行了访谈。非洲人接触国外媒体情况受访非洲学生普遍认为本国民众愿意使用各种媒介,接触最多的是广播电视,其次报纸,再次网络。互联网不够发达,年轻人接触网络多些;城市互联网发展迅速,农村则缓慢。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较高,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10.
两个月前,记者到遥远的非洲访友。没想到,远在南半球竟然可以看到印刷精美《中国画报》以及由江泽民主席题写刊名的(《中国与非洲》杂志,而且在www.chinaintlpub.org网址下,《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报刊一览无余,不禁令人发出“地球真小!”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桂涛 《对外大传播》2011,(6):35-36,45
为扩大中国在非洲地区的传播力,新华社先后在津巴布韦和肯尼亚举行新华社非洲摄影培训班,为当地媒体摄影记者、政府官员讲授摄影技巧,并介绍新华社图片发稿要求,以及新华社海外摄影雇员发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市长藏胜业宣布:用未来10年的时间,将石家庄市建成中国的药都。石家庄市已有50多年的制药历史,医药产品远销欧美及非洲、南亚几十个国家。“中国药都”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石家庄市在国际医药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非洲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注意。但非洲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同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进行的长期斗争,以及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更多地吸引了中国学者的兴致。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成立了西亚非洲问题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非洲问题的机构。以后,外交部、外经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职能部门也先后成立了非洲研究机构。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这个所现有40多人,分6个中心,有专门的图书资  相似文献   

14.
中非关系的历史背景“中非接触”最早可追溯到1415年,当时中国的海军上将郑和造访了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Waldron,2009,p.vi)。非洲与中国的正式关系始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该会议旨在促进经济和文化合作(LePere&Shelton2007:69)。  相似文献   

15.
马飞 《职业圈》2014,(10):74-75
联合国首席气候官员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认为,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中国“做得很对”,此话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所以这句话引发争议或许并不难理解。同样,在抗击气候变化的“可行”措施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桂涛 《对外大传播》2011,(12):58-59
不论是600年前郑和的“和平之旅”,还是如今北京到约翰内斯堡朝发夕至的航班,都已经说明地理距离不是阻碍中非交流的最大障碍。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地球上相隔最远的文明总在尝试了解对方,却似乎总是对对方的声音听不分明。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大力研究外国法,也开始了对非洲法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侧重非洲宪法和投资法的研究,并且大多是介绍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个激情洋溢的“非洲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建议大家都来看看“非洲艺术大展”。他说:“这个展览非常好。雕塑充满着激情。我看了很受感到,非常振奋。”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的非统组织副秘书长说。他回国后,要给非统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国写信,建议他们把最好的作品捐献给中国。  相似文献   

19.
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涵盖54个国家约12亿人口,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非洲国家政治趋于稳定,经济改革日益深化。中国与非洲相隔甚远,但中非传统友谊深厚。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20.
高峰 《职业圈》2014,(22):45-47
自上世纪80代初改革开放以米,中国从“自力更生”的封闭式经济重新融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1二体系中,并凭借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亲商政府的大力推动,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迅速抓住世界特别是东亚产业转移的机会。短短20余年,无论是在美国、欧洲、拉美、非洲、中东,还是中亚,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各种“中国制造”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