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是全球化问题的缩影,也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阐明、对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生态治理国际化三个维度提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为此,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观以及生态责任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先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育生态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环保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等途径把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入手,进一步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的推进,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通过挖掘和解读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将国家政策方针中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理解透彻,并将生态意识在"马原"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与渗透,就成了一名高校"马原"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朝着广义生态建设的方向发展,而课堂生态化建设是广义生态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马原"生态课堂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体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还要求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实现具有和谐感和创造性的生态化教学。可以说,"马原"生态课堂浓缩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内涵,是中国广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绿色生态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生态为基础、以生产为手段、以生活为目标,全面朝生态化方向发展。"它是结合当前兴起的绿色全球化运动和高涨的绿色思潮,反对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从而构筑起来的理想化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它强调将发展与生态相结合,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研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选择路径,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发展理念,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从而使建设生态文明和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建设领域,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民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民生建设,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是提升民生水平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政府改善民生的效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生态要素融入到民生建设中去,努力实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它内在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就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