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瑜  项贤钦 《教师》2023,(29):6-8
高校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安全。文章作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电信诈骗受害案件特征,探求了校园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的原因,在结合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警、校、家多维度探究帮助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措施,建立一个校园、社会、个人联动的防范体系,以保护师生个人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助力打造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电信诈骗方式不断出现。很多高校学生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财产安全和精神健康。保护高校学生的权益,加强安全教育,阻止电信诈骗迫在眉睫。通过对XX高职学院在读学生进行电信诈骗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防范电信诈骗的有效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避免遭受电信诈骗,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在悄然升起,尤其是在高校中这类事件屡屡发生,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电信诈骗对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就电信诈骗在高校频发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7,(4):118-121
"互联网+"时代,网络电信诈骗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对大学生遭受网络电信诈骗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几条有效路径: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理社会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期,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屡有学生上当受骗。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络诈骗的实施依赖于个人信息的获取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必须从源头上阻断信息非法买卖的链条,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做起。放眼高校,大学校园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必然之举。本文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通过分析个人信息的特点,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分为身份信息、金融信息、隐私信息三个主要方面,剖析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电信诈骗已成为发案最多和上升最快的犯罪类型,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为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公安机关已成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主力军,但电信诈骗犯罪隐蔽性强而变化快,公安机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面临的技术困境,文章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声纹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新技术的电信诈骗治理手段,为公安机关提供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十分猖獗,诈骗手段升级加快,以至于有大学生因为受骗而猝死的悲剧产生。很明显,开展学校的预防电信诈骗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有利于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12日02版报道:每到新学期开学,总是能看到有关大学生因被骗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报道,其中固然有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但更多的是此时为电信诈骗的"高发期"、安全教育的"薄弱期".众所周知,开学之初,学校各项工作交织在一起,有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未能系统深入开展,加上大学生防范意识不足,给了各种诈骗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年来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为分析对象,第一部分对电信诈骗隐蔽性、行为主体的集团化和专业化、行为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手段的科技性和及时性四个特点进行说明,由此说明电信诈骗犯罪的严重性以及对其查处的困难。第二部分则深入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犯罪手法,按照不同的类型予以分类,包括利益诱惑型诈骗手法、针对避害心理的诈骗手法、情义救助型诈骗手法以及其他类型的诈骗手法。第三部分先从我国现行有关电信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出发,对其解读并分析其中的不足,并由此提出对电信诈骗犯罪单独设立罪名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集体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的新型犯罪,因其技术对抗性强、诈骗手法翻新快、诈骗目标年轻化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从犯罪生态圈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面临的立案难、取证难、协作难等困境,提出以大数据侦查模式实现对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事前侦查、优化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证明路径、完善远程电子数据取证制度等相应侦查对策,从而为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生态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辅导员视域出发,分析了高校网络诈骗的特点,论述了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原因,明确了辅导员在防范网络诈骗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了辅导员视域下增强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策略,包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科学应对网络诈骗;创新形式,将网络诈骗宣传落到实处;组建班级团队,构建反诈网络,营造反诈氛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甘肃省16市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和内容分析方法,探究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和成因。研究发现,需求满足的选择主动性、利益诱惑的无法抗拒性、权威依从的行为避险性是受害人群的总体心理行为趋向。基于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群体的被害易感性以及外部因素分析,从增强公众自我防范能力、筑牢家庭安全防范根基、织密社会综合防范网络三个方面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电信诈骗的类型层出不穷,其骗术的迷惑性也千差万别。相对于传统诈骗方式,电信诈骗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诈骗。为防止电信诈骗发生,我们应当从完善手机SIM卡实名制法规制度、制定有关电信运营商的监管职责法规制度、建立重要电信设备监管法规制度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5.
对网络诈骗行为的防范,是自媒体时代社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校园网络诈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总结校园网络诈骗的特征,分析学生受骗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9月开学季的到来,全国各高校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不过,这也成了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新生初入学,由于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人生地不熟,自身鉴别能力有限和对信息的真实性把握得不够完整等因素,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往往也成为了诈骗受害的高危人群。作为高校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应当抢抓时机,在开学季的初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各类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意识,避免学生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7.
分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及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各类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及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安全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是保障校内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针对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文章提出以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高校安全教育的成果,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