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感知美、追求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1 数学美及其教育1.1 数学之美数学美与其他科学美一样,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美.要欣赏这种抽象美,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就是数学美不被一些人所认识的原因.但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的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无疑是美的.美在对称,美在统一,美在和谐,美在奇异……然而数学的美又是需要去发现的,虽然它就在那里.更多的时候,数学的美是伴随着解题者的思维活动而出现的.思维越深刻,解法越有创造性,美的呈现也就越鲜明.正如古语所云:涉浅水者见鱼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它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的特征,数学又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更进一步而言,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中,提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即“数学课程应当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美是以数学符号呈现出来的形式美,真正体会数学的人都会由衷感叹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无处不存在着美,本文讨论一次至四次函数图象的自然、和谐之美.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形状可看作字母“I”),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将直线折一个“弯”,形状可看作字母“V”).那么,  相似文献   

7.
艺人蔡依林在一首歌中唱道:“人不爱美,天诛地灭.”在人的不同审美观念下,对美的认识也就各不相同.常听到人们大加赞赏艺术的美、音乐的美、大自然的美,可人们常被数学的抽象和严谨所误解,少有人会发现数学的美.殊不知,数学美是内在的、自然的、简洁的、抽象的、和谐的、奇异的.它的美等待着人们去体验、去探索、去研究、去发掘、去运用.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鲜花是美的,儿童的脸是美的,书法家的作品是美的,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是美的,音乐的旋律是美的……而美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在我给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同样,许多老师也认为审美教育是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内容,而忽视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美与数学是没有联系的。其实,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  相似文献   

9.
秦素萍 《天中学刊》1998,13(5):60-61
美,无处不有,数学中也有美.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懂得美和审美的常识,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的事物,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在教学中实施美育.这对于丰富教师的讲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大有神益.数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理论本身的美和数学实践中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能提高教学效果.1数学理论中的美教学理论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数学中的语言美和数学构思中的美.1.1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著名的欧拉(Euler)恒等…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观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运用数学呢?我们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话,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一些感受,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然而,在数学的真理之中也凝结着数学的美,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美.乃至对数学产生很深的情感,这无疑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大的成功,那么,什么是数学的美?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对科学美的鉴赏则是教学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对数学美有深刻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美的规律和法则,结合数学教材,揭示数学知识的内涵美以及数学表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认识和鉴赏数学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的三大特征——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系统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与美学的简单性、和谐性及统一性,有着相近的含义.大自然的美具体、鲜明,艺术的美华丽,精彩,但数学美不同于这类美,数学家庞加莱对数学美的性质作了具体说明:“我…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正是对这种神奇的数学美的追求,促使了很多数学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钻研数学,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叫做以美启真.这种解题策略将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创新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人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因此教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美并进行数学美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圆锥曲线教学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利用数学美的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能巧妙地解决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然而,在计学的真理之中也凝结着数学的美,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美,乃至对数学产生很深的情感,这无疑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大的成功,那么,什么是数学的美?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数学的美1.1教学的简洁性数学是对事物的客观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数学的抽象性蕴含了数学的简洁性,这是人类思想表达经济化的反映,从而给人以美感.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