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宏道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纪游"作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这一"纪游"理念在当时的明代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侯咏萱 《今传媒》2020,29(3):152-153
文徽明作为明代吴中地区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在明代艺术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诗画结合"成为了这一时期绘画的一大特色,并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作为明四家之一,在文徽明的作品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画结合"的绘画特色,本文将结合其作品分析这一特色,并讨论这一特色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雪  袁琳 《兰台世界》2015,(7):149-150
明代是中国工艺发展的兴盛时期,明代工艺理论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学著作。在这部被国内外视为"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式"工艺作品中,对中国古代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构成了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在明代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与所题诗文往往形成互文关系,体现出较为复杂的含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赵金《江村渔乐图》历来少被关注,而此图可能是其唯一传世作品。赵金为明代隐士,长于诗词文章,与当时名士多有往来,在当时江南文化圈中具有相当的声望。本文认为,将《江村渔乐图》置于整个文人"渔父文化"的脉络中进行阐释有其合理性。该作品所显现出的特征及其图像与之后的题跋,不仅是对赵金、文徵明等人精神追求的诠释,更体现了当时文人在"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之间徘徊不定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5.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是明代画家名妓中的杰出代表,她的绘画作品,花鸟、山水、人物皆有涉及。文章以薛素素为切入点,探求了晚明才子佳人的内心世界及其绘画风格的成因,希望能通过对薛素素的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晚明名妓绘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钱基博所著《明代文学》是明代文学研究史中的重要著作。就当时的研究语境与明代文学自身特点而言,此书强调明代诗文的价值,重视中国文学自身脉络传统,有其独到之处;其以"文艺复兴"重估明代文学,对明代复古文学的重新认识及对各流派的评价均较中肯;其体例以文体为纲,以作家为目,运用附见法,体现了钱氏借鉴传统史学形式对明代诗文的认知与总体把握;其在评论方法上采用推源溯流法,对作家作品特色渊源论析精辟;其设专章述明代八股文,亦具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徐娜  王静 《兰台世界》2014,(10):89-90
袁宏道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纪游”作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这一“纪游”理念在当时的明代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京故宫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它的奠基人和设计建造者是明代有着"蒯鲁班"之称的匠人蒯祥。蒯祥一生设计建造了众多宫殿、楼榭、亭台、庙宇,其作品遍布全国,具有高超的建筑造诣,深得皇室贵族赏识和普通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1):121-126
《江苏艺文志·淮阴卷》"宿迁县"条共收录宿迁著者49人,其中明代3人,清代46人。通过翻阅检索地方史志文献资料,辑得失收著者58人,已收著者但有补辑失收作品的11人。  相似文献   

10.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1.
版画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雕版印刷发明的唐代就出现了版画作品,到了宋元,又有了新的发展,明代则是我国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明代版画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德辉说:绘图书籍“明代最为工细”。鲁迅先生对明代版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前的说唱文学文献,已经发现的,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手抄卷子中的唐五代说唱文学作品("变文"),宋元明时期的"话本",金元时期的"诸宫调",明代的"词话"等,都已整理、出版。而清代的说唱文学文献,由于留存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虽经几代学者  相似文献   

13.
潘之恒(1556—1622),字景升,明代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表演评论家,也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和地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如《亘史》、《鸾啸小品》、《黄海》等已经成为研究明代戏曲演出以及研究徽州地区风土人情和黄山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潘之恒生于一个"贾而好儒"的徽商家庭,年轻时过着衣马轻裘、优游散漫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其中老年时期,多次进行旅游活动,享受自然的闲适,访友交流与自然山水之间,愉悦身心,并留有很多旅游相关的作品,书写明代文人大士旅游活动篇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图像考据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明清11件立于宫殿之前的肖像画与待漏图的关系,由"待漏"产生的"待漏文学"是认知待漏图的关键之一,肯定了朱万章、黄小峰等先生的探索成果。文章提出了判定作品的创作者有无宫廷背景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画中的建筑是否符合宫廷规制,图下的长条底图决定了此类肖像画的主要功用。笔者认为明代朱邦《王宫图》轴的像主为蒯祥,但并非严格意义的待漏图;进一步确信《北京宫城图》轴为待漏题材,系明代早中期的民间工匠之作;南博本为明代宫廷画家之笔。对其他相近本子如藏于台北待漏图的作者和像主的身份、画作类型等进行考据,力求探讨此类图像的创作动机与目的等。此类图像在明清之际具有规律性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特别是朝代更迭和宫廷政治对这类肖像画的影响,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学者的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而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明代建国伊始就确立了"重典治国"的刑罚理念。明代刑具沿承历史形制,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日益严密。文章从刑罚观念、法律文化角度,对明代刑具产生的土壤及其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邢莉莉 《兰台世界》2014,(12):44-45
在明代,商品经济融入绘画艺术创作、绘画艺术本体外在环节等,绘画作品进入流通领域,使绘画艺术染有商品性质。本文主要对明代绘画艺术进行概述,探究绘画艺术的商业特点,分析商业性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明代"一条鞭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论述了"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并对明代"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商品经济融入绘画艺术创作、绘画艺术本体外在环节等,绘画作品进入流通领域,使绘画艺术染有商品性质。本文主要对明代绘画艺术进行概述,探究绘画艺术的商业特点,分析商业性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