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军玲 《兰台内外》2023,(15):34-35+38
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安全要求更高。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电子档案单轨制数据信息的固化锁定、存证与保全都是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单轨制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性,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电子档案单轨制面临的技术、网络、环境、管理及法律方面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加强电子档案单轨制风险治理措施,以期夯实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根基,确保电子档案安全。  相似文献   

2.
梳理研究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面临的安全风险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安全风险主要来自管理制度、数据本身和技术环境三个方面: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档案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归档范围不明确、档案整理不及时,以及系统转换和数据整合对数据的影响等;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包括空间信息和公民个人信息,导致其风险系数较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不动产登记档案电子数据在网上服务、信息共享、数据存储过程中面临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具有多数据性和复杂性.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频繁出现不可预测的攻击行为,导致图书馆大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本文根据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安全性要求,对影响数字图书馆安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虚拟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应采取的多项对策,进而提出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宋魏巍 《北京档案》2015,(12):16-19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构建法对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电子文件鉴定理论与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鉴定理论和方法受到较大冲击,电子文件鉴定的发展呈现多元价值取向、功能拓展、方式转变等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需要综合考虑文件管理与存储的成本衡量、价值判断、风险控制、安全保护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严应兰 《云南档案》2010,(11):23-25
随着人们对电子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多,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开放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影响电子档案安全性的因素,并从人员管理、电子档案数据库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物理安全等方面提出实现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下安全存储和安全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于淼 《兰台世界》2019,(6):54-56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是数字档案馆面临的共同难题。文章在分析了大数据对数字档案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强化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在日益稳健推进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如何在复杂的大数据环境中妥善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关乎档案事业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特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国家法律规约、用户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其原因,强调应拓宽法律保护途径,提高技术保护能力,增强用户信息素养以及防范新型档案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转化而来的。电子文件是计算机中产生的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多种信息的集合体,电子文件的一部分具有归档保存、备查、凭证作用,这一部分电子文件,我们称之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贯穿于电子档案的形成、处理、存储、传输、维护和利用各个阶段。在此,笔者仅就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管珺 《兰台内外》2024,(9):23-24+27
进入信息时代,档案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安全形势逐渐严峻,档案作为记录大量信息数据的关键载体,其安全保密性尤为重要。尤其在网络环境中,对于电子档案数据实现安全保密管理已成为档案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为出发点,从“特征及意义”“存在问题”“未来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提倡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档案资源风险防控水平,进而保障档案安全。  相似文献   

11.
单轨制模式下,建立电子档案库房、配备专门的电子档案库管员是档案长期保存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电子档案长期保存面临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基础上,针对单轨制模式下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过程管控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从电子档案的可信存储、安全访问和规范使用三个维度,探究电子档案库房建设的技术平台和电子档案分库管理的存储模型,为电子档案的电子化可信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发展到了信息网络化管理阶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从以纸质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转变,从以"管档案"为主向以"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时刻充满了不安全因素与危险隐患,致使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就目前网络环境下如何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顾惠芳 《兰台内外》2020,(12):77-78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医院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及时把握电子档案信息的特点、分析电子档案信息风险类型及风险特点,坚持医院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原则,科学采取风险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将医院电子信息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保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丽 《兰台世界》2020,(3):54-56
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大数据背景下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推动高校工作变革的时代要求。为了适应高校学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需要,提高学生档案信息安全性,因此,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信息安全管理框架的构建,计算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再结合信息安全管理战略的规划和组织架构的确定,实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实验数据表明,构建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档案信息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15.
魏欣 《兰台世界》2023,(5):48-51
数字转型时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档案界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电子文件的管理由双套制转向单套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单套制背景下电子文件数据面临风险为切入点,基于档案安全保管和长期可用的要求,对单套制背景下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来保障电子文件“四性”进行阐述,从保障“四性”的角度出发为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添砖加瓦,推动档案事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系统生成、网络管理和利用,系统本身具有易复制性、易更改性、易迁移性等特征,导致政务网站网页档案信息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构建政务网页档案服务云平台风险防控体系以保护政府网页档案在生成、存储和利用过程中不被破坏和泄露,确保政务网页档案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数字记忆与档案数据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起点,聚焦数字记忆与档案数据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数字记忆为归依,以档案数据治理为手段,全面分析数字记忆风险、保存、安全、传承、共享等与新时期国家档案数据治理之间的内在联动,推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记忆与档案数据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推动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国家、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元数字记忆,编织大数据时代靓丽的档案数字记忆风景。  相似文献   

18.
王茹熠 《兰台世界》2016,(22):19-21
本文主要从大数据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从数字档案的安全存储、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应用、档案工作者安全意识及管理能力的提高到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等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档案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吕品晶 《兰台内外》2020,(10):33-34
信息化技术不断革新,使得档案管理的形式与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阶段,档案信息处理速率更快、信息筛选与归类更准确、存储规模更大、信息服务更便捷,建设以电子档案为基础的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从档案电子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实践问题出发,对提升电子档案利用实效性、降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的具体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以H企业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档案信息面临的风险要素进行识别,总结出组织风险要素包括企业重视程度低和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人员风险要素包括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造成档案泄密和员工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弱;技术风险要素包括信息系统、硬件故障和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提出从制度、管理、技术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对风险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制度层次包括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适用;管理层次包括进行分级管理、人员管理和动态管理;技术层次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