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字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一个称谓,过去也曾称作“小学”。颜师古给《汉书》作注时曾说:“小学调文字之学也。”后兰先生说:“把文字学叫做‘小学’,这个名称是西汉人定的。”并指出“单把文字叫做‘小学’,实在不很恰当。”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逐渐深化,一般学者把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治三个分支。近代语言学大师黄侃说:“今之所调小学者,则中国文字、声韵、训治之学也。”黄先生特别加了“中国”这样的限制词,指向就更加明确,f‘音韵”、“训治”大家都公认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特有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所谓“许学”,是指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专门学问。许慎是东汉时人,字叔重,曾从大学问家贾逵授古学,博通经籍,时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他一生致力于经籍考证与小学(即文字学)训诂,其解经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由此而来。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国故论衡·小学概说》小学,即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必须有"传统"二字,因为它不是指现代的语言文字学。通常说"小学"  相似文献   

4.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一门科学。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一起,称为“小学”。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自东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反切盛行以后,音韵之学兴起,它跟文字学、训诂学同时发展。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音韵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独立于文字学、训诂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学校以教授白话文为主,传统的音韵学,跟语文教学,特别是跟基础的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右文说“的文字学研究之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者提出“右文说”本是基于文字学领域的,但自清代至今,“右文”研究的重心却落在了训诂学上。文字学上的“右文”研究和训诂学上的“右文”研究应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郭婷 《现代语文》2013,(4):82-85,161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说”及“文字二分说”有较详细的论述。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观念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二者本身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都蕴含了许慎的主要文字学思想。正确认识许慎的文字学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许慎与《说文解字》及其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从“右文说”入手,阐释词源学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传统文字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声符“皇”,从词源学的角度探寻“蝗”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儒”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学界、思想界和宗教学界常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简列前人的部分观点,从文字学角度探源“儒”字,分析“儒”所代表的一类人,从而区分“儒”和“儒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字学与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和”字的深层内涵进行阐述,经研究发现“和”字源于华夏民族对粮食作物“禾”崇拜的农业文化心理,并慢慢地演变成天、地、人的和谐状态以及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关于楚庄王“夫文,止戈为武”这一命题的记载在中华文化史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对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引发了语言文字学和哲学两个不同层面上的论争。语言文字学层面主要是对“武”字在文字结构方面所涉及到的问题的分析讨论,哲学层面主要是对“止戈为武”这一命题隐含的战争观、军事观、武德观等进行的考察探讨。所以这一论争具有训诂学和文化社会学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那么,它为什么不叫字典而取名《说文解字》呢?原来,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文字学知识学习切实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李漓相当长的时期以来,由于受“汉字落后论”和“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对汉字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投入是很不够的。中等师范的《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的文字学部分的内容非常简略,即使是中师毕业的小...  相似文献   

13.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落英”一词自宋代以来便有诸多不同的解释,这段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落”作“初始”解,或认为有累叠义。本文分析了诸家的观点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异文等角度分析了“落”字,认为“落”训为坠落、落下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5.
“多形多声”说是近两千年文字学中悬而未决的疑案。本文吸收古今文字学研究成果,逐一考察了大徐本载列的全部多形多声字共82个。除“”字构形不明外,无一多形多声字。由此指出许氏“多形多声”说理论上的偏颇就在于不能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形声字内部形符和声符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6.
梁波 《华章》2012,(20)
“右文说”主张声符表义,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具体内容,本文就“右文说”的源流进行了略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意功能的分析;二是以《释名》为代表的声训方式;三是从杨泉《物理论》与顾野王《玉篇》求证;四是从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与王安石《字说》来论证.文章指出了“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从文字学角度阐发了“右文说”的学术价值和源流,同时还指出“右文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字学知识———何谓“六书”北京骆增秀古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车”画一辆车,“马”画一匹马。如甲骨文“”、“”就是描摹太阳、月亮的形状而造的“日”...  相似文献   

18.
1996年第一期《上海师大学报》悠悠文《“拥趸”考》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文章。它所提出的,其实是俗文字学的问题。文章的结论是:相信,“趸”“万”两字混用,一是望字生音的误读;二是“趸”很能形象地描绘球迷在球场中的手舞足蹈之模样,便将错就错地用作“拥趸”了。这个结论基本正确。从俗文字学的角度追究一下,还可以看到,使用“拥趸”者,是有着其文化和心理的背景的。 先说文化的。英文Fan,义为球迷,按音译应为“万”,但这个“万”只是一个近似音,正像粤语用“波”音译事Ball一样。然而“万”也许更容易造成字义上的误解,试拟这样一句报道:“全场万馀万欢呼雀跃”。读者一定会感到不知所云。所以,“拥万”就出现了,其中  相似文献   

19.
10月17日下午,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以左铁镛院士为组长的“211工程”验收专家组在对暨南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进行整体验收的过程中,来华文学院对我院与中文系共建的学校“211工程”建设子项目“汉语言文字学与海外华文教育”进行分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20.
为迎接我校50周年庆典,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于4月23日在行政大楼第二会议室举行“语言和谐”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林华东副院长主持,福建师大文学院林志强教授、王进安博士后及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沙平教授应邀参加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报告。围绕着“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普通话和方言”、“简繁体字问题”、“青年教师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