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为充分利用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实现对学者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过程]针对h指数存在的忽略高被引论文、只考虑h核内论文未考虑h核外论文、忽略合著者对科研成果贡献的差异以及存在精确注水等问题,提出综合考虑学者学术影响力和学者活跃度的hμ指数。该指数用基尼系数和篇均被引量处理h核内外学术论文被引量以度量学者学术影响力;在学者活跃度部分,基于布拉德福分区理论实现学者的分级评定,并通过学者既定时间窗内的学者发文量与同区学者平均发文量之比实现学者活跃度度量。[结果/结论]抽取情报学领域相关学者验证了上述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宋振世 《现代情报》2017,37(5):52-57
文章根据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年被引频次的类h指数,即年度h指数,可以对单篇论文或学者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通过SPSS23对2万多篇论文及800多位学者的年度h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度h指数可评价单篇论文或学者的持续影响力,最后结合年度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用ha指数表达年度h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在选择代表性论文、人才引进等过程中,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h指数的科研评价综合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完全忽视最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以及低被引论文.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h指数存在的这些缺陷进行了综合改进,从结果来看可以体现科研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平性,为h指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术影响力差异h指数改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完全忽视最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以及低被引论文.论文针对h指数完全忽视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改进,并以CSSCI及其引文数据库为期刊源和数据源进行了实证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h指数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扩展h指数的科研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完全忽视低被引文献.本文探讨了文献低被引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展h指数的概念,以提高h指数科研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h指数和hm指数的《情报科学》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舒野 《情报科学》2013,(1):82-85,95
通过CNKI中国知网对2001-2009年《情报科学》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利用普莱斯定律、h指数和hm指数测定了《情报科学》的核心作者,并就其年龄、技术职称、所处的地域加以评析。通过对核心作者的分析,可以了解情报学发展的动态。  相似文献   

7.
以2013年1月21日为统计目,对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排名前40位论文高被引博士生导师在CNK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依据,计算出每位导师的h指数。通过h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发文量、篇均被引量的对比.分析h指数用于评价学术成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陈淑平 《现代情报》2018,38(4):71-76
机构h2指数能够定量的计算出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规模,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机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具有简单、直观、可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机构h2指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同机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h2数值;其次,不同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有可能相同,但被引次数和高被引文章数量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机构h2指数将拥有单篇高被引但发文少或个人h指数不高的作者排除在外,忽略了单篇高被引论文和作者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贡献。[结果/结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h2指数进行修正,并进一步以机构h2n指数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一种机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期刊和图书数据库统计了中国图书情报学领域50位学者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数及其被引数据,对增加图书引用数据与其学术绩效h指数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h指数和论文h指数既高度相关又显著差异,综合h指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科研绩效。  相似文献   

10.
医学类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作相关性分析,探讨h指数与影响因子以及总被引频次的关系。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既有较好的相关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三者可以相互补充,在今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大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61-63,73
针对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现有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基于期刊学术交流功能和学术价值与文献引证关系的认识,提出用科技期刊学术价值指数即科技期刊篇均被引量与篇均引文量的比值,作为科技期刊学术价值(学术交流效益)综合评价的计量指标;并阐述了学术价值指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俞立平 《现代情报》2021,41(1):137-143
[目的/意义] 学科核心期刊载文量下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有必要在此背景下分析论文篇幅与被引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 本文提出篇幅影响因子的概念,采用普通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基于CNKI引文数据库,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17 275篇经济学期刊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学科期刊载文量下降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篇幅影响因子与论文篇幅无关;论文篇幅与被引无关;关于论文篇幅与被引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待改善;建议将载文量作为CSSCI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惠淑敏 《科研管理》2015,36(10):146-152
为应对学术评价活动日益增多、评审成本过高、评价任务繁重等挑战,本文构建学术文献高效获取、研究成果主动推介和科研成果自动评价于一体的论文推荐-传播平台模型,运用仿真方法验证模型性能后提出利用平台用户的推荐-传播行为自动计算衡量学术论文贡献的影响指数、质量指数和价值指数的算法。基于论文推荐-传播平台开展学术评价能够共享科研人员劳动、提高科研群体效率、节省评价费用、使评价结果变得更客观。  相似文献   

14.
With constant growth in size of analyzable data, ranking of academic entities is becoming an attention grabbing task. For ranking of authors,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author's own con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mutual influence of the co-authors, along with exclusivity in their received citations. The ranking of researchers is influenced by the ranking of their co-authors, more so if co-authors are seniors. Tracking the citations received by an author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easure standing of an author. This study proposes Mutual Influence and Citation Exclusivity Author Rank (MuICE) algorithm. We performed a sequence of experiments to calculate the MuICE Rank. First, we calculated Mutual Influence (MuInf) considering three different factors: the number of paper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the author's appearance as first author. Secondly, we computed MuICE incorporating all three factors of MuInf along with the exclusivity in citations received by an author. Empirically,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generate substanti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相对影响和百分位数指标的局限,提出修正百分位数指标。从引文量分布特征、同区引文量差异、引文量与发文时长关联性等方面,对相对影响和百分位数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相对影响和百分位数指标融合并引入时效性参数,构建了修正百分位数指标并以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及高校图书馆作为测评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百分位数指标可将位于同一百分位区间但发文时长及引文量不同的论文纳入到同一尺度下进行对比评价,测评结果对于引文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性的反映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提出一个新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影响因子(PIF).[方法/过程]给出(PIF)的计算公式,以图书情报领域2014—2018年5年内发文量和被引量均为前40名的作者为例,计算其(PIF)值,并与已有指标如h指数、h5指数、作者署名、期刊影响因子等进行对比.[结果/结论]PIF与已有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论文发表时间和所属学科的不同会对论文在后续的引文产生稀释效应的影响,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引文也代表了不同的学术价值。从时序动态的视角设计一种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消除稀释效应的影响并能够体现不同时期的引文价值。[方法/过程]引入参考文献集合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论文集合的基准值,消除由于发表时间和所属学科不同造成的稀释效应,进而再对不同统计时间点的被引次数赋予不同的权重,用以表征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引文的不同价值。[结果/结论]以四川大学为例,选取ESI学科和研究人员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指标可以对学术影响力发展趋势不同的研究实体进行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以万方数据库数据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图书情报类19种核心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扩散指标等8个指标值进行排名和分析,以了解《情报科学》近年各指标状况。建议通过提高稿件学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扩大《情报科学》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玲  蔺梅芳 《现代情报》2019,39(1):169-177
本次研究在P指数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引文分布下学者学术评价Py指数。具体而言,基于文献引文分布,结合文献被引频次阈值、文献被引半衰期阈值,构建时间——引文分布下的论文分区,即普通论文、潜力论文、热门论文、经典论文。根据4种分区论文影响力差异性,按照普通论文、潜力论文、热门论文、经典论文影响力递增原则,设计论文被引频次递增权值,提出Py公式。以CNKI平台2000-2017年图情领域核心论文被引频次前100位作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Py指数表现。结果表明:Py指数能从论文本身的价值与影响去反映学者的学术成就,凸显优质论文相比普通论文所带来的更强的学术肯定意义;Py指数区分度、灵敏度、公平公正性、有效性与科学性方面较H指数、P指数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20.
尹莉 《情报探索》2020,(4):9-15
[目的/意义]旨在研究引文分析中引入情感分析后对论文排名的影响。[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引文情感分析方法,确定引文文本中的情绪,并使用监督分类器为每个文本句分配一个分数来确定其情感倾向,利用C4.5决策树对引文的极性进行分类;提出一个考虑定量(引用次数)和定性(情感分析)因素的论文评价指数pc指数,并基于该指数对论文进行了排名。[结果/结论]C4.5决策树对引文的极性进行分类,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果;pc指数对朴素算法进行改进后获得了对被引论文的影响力新的排名,排名对于较小的语料库影响不大(只有4篇论文排名发生了变化),而对于更大的语料库,预计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