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低俗化,舆论监督失衡。为了更好地使电视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发挥作用,强化媒体责任和社会意识,电视民生新闻应将报道对象定位于市民与农民并重,搞好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并且以特色求发展,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2.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拉开电视民生新闻的序幕后,全国各地电视台城市频道纷纷开辟类似栏目。现这一类型已走过六年的路程,在十七大把民生作为重点来关注的背景下,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特殊意义。文章试图以乌鲁木齐电视台《大事小事》为例,在总结该栏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积极建议,以期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值得同行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文教资料》2012,(21):56-57
民生新闻节目因良好的收视率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内容琐碎、庸俗化、舆论监督越位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应重视深度报道,加大正面报道的力度,让舆论监督理性化,努力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民生大参考》为例,着重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以及同质化现象中呈现出的民生语境的形成和差异化竞争特点和今后电视民生新闻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火爆,市级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增加电视媒体的亲和力.此外,把握好报道角度和叙事方式,注意警惕消费主义和非理性话语代替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李劲松  陈亮 《培训与研究》2007,24(10):21-22
近年来,民生新闻犹如一股浪潮,席卷了全国的电视新闻界。民生新闻栏目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观众的面前。随着栏目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生存,民生新闻栏目就必须提高栏目质量。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发表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注重具有倾向性的观点。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兴起,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日趋融合,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开始在电视荧幕上出现,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民生新闻因贴近生活而具有自己的新特点,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刘潇潇 《考试周刊》2012,(24):26-27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通过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情感变化,构成了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栏目收视成功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得出结论:民生新闻必须站在一个平衡、理性而深入的立足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凸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以平民的视角洞察百姓的生存状态.以普通百姓为核心角色,用故事性的语言等独特的方式展示平民百姓的生活图景,才能在电视新闻栏目繁多的时代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0.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力量何以渐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潮"让民生新闻着实火了起来。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不断增多,部分民生新闻走进一些误区。新闻的同质化、报道缺乏深度、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都是导致民生新闻力量走弱的因素。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只有在众多的赞誉声中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滑向平庸化、粗俗化。  相似文献   

11.
按照行政关系的隶属划分,相对综合性媒体而言,行业报是在某一特定行业范围内,以某一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媒体,从事行业报道的记者简称行业记者。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呼唤平民、亲民、近民思想的今天,行业报记者同样需要加强自己的民生新闻素养,跳出行业看行业,站在全局高度分析和报道所在行业有关经济社会大局的工作动态。不断创新与思考,与综合类报刊记者一道肩负起反映大众民生的酸甜苦辣,强化责任意识,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由于密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日渐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宠。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民生类节目不断向纵深拓展、真正服务大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在现在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民生话题,本文从对社会新闻的界定及社会新闻本身的流变规律,并结合国内外及社会新闻自身的革新来阐述社会新闻在当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的新闻节目是今后一个时期电视工作者应该接近的一个方向,恰到好处的理解和把握大众化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大众化不代表琐碎,不代表庸俗,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用广大受众的思维和需求去发掘、去创作,才能真正打造好具有大众化特色的电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迅速发展,民生新闻节目在理念上的转变,在内容、播报形式、栏目编排上的改革,使得一些主持人出现了不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抓紧对主持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培养提高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学校专业教育,二是在职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新闻工作人者的采编能力愈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采访,二是编辑。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新闻采编能力这一重要的技能,采编能力直接会影响到一个新闻媒体未来的发展前途。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这项技能对于新闻记者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新闻故事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新闻栏目剧是民生新闻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电视栏目剧的方式演绎新闻,兼有新闻和电视剧的双重特点,既有新闻的即时性、新闻性,又有文学的情节化情感性特点。电视新闻栏目剧继承了中国古代说书艺术的传统,是当下电视文化中最为中国化大众化,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种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民生新闻的媒介——语言,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运用不当将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发展,并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本文旨在以语言学的理论为出发点,从方言语音、网络词语、元话语、语用准则和语体特色五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语言的特点和问题,为当代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闻界的主流看法认为新闻采访实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看,新闻采访与质化研究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采集资料是这两种工作都需要的共同技能。由于新闻采访更多的是作为新闻从业者的个体经验,采访技能很大程度上以默会知识的形态在从业人员间流传,而质化研究有关的技术方法通过社会学专业人士的大量著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公共知识。因此,借鉴社会学研究方法,提高新闻从业者的采访技能,成为网络时代新闻从业者面临挑战的一种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但是,"民生新闻"的提法和内涵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媒体在民生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本质等方面,描述了民生新闻的特征并将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区别开来,同时提出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