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 《教育》2010,(8):60-60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小,解答数学题或考试时大多由教师读题目要求和题目内容,学生边听边解答。有经验的教师读题时会有意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如果忽视了低年级审题习惯的培养,就会使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性,养成不良的审题习惯,甚至导致他们不会审题。我把不良审题习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做好应用题,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根据意思把题目中文字的部分用各种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解题工作.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概括能力较差,往往在第一步理解题目意思上就卡壳了.很多学生只要是老师讲过的题目就会做,但是要是稍加改动,就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不知道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错了,就会“失之毫百,谬以千里”,审题失误主要表现为折旧语汇准写作要点。虽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弄不清题目含量,或就事论事,或顾此失彼;搞不清作文体式,或张冠李戴,或不伦不类,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指导和训练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马虎从事,不掉以轻心,对题目一定要细思明辨,抓住要旨,从而掌握审题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未来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下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孩子求学、工作和获得事业成功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满了竞争。于是,一些父母就鼓励孩子从小努力争第一。然而,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体会这么深刻的道理,他们得第一的动机是什么呢?为获表扬争第一杜月月 小学六年级在我们班,谁要是考试得了第一名,那老师就会在课上表扬好多次,在家长会上老师还会表扬;课上随便说话,老师也不怎么说;要是作业写得乱点,老师也不会让重写。所以我特想得第一。从上一年级开始,我…  相似文献   

6.
*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过错。孩子们的求学欲望能由教师激发起来。假如,教师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使学生疏远他们,而是用仁慈的情操与言语吸引他们;假如,他们称赞学生学业成绩的美好,假如,他们不时称赞用功的学生,假如,私下常把学生叫到跟前,把应学事物的图象给他们看,或向学生讲解光学、几何、器械、天球仪等,就可以激起他们羡慕之情的东西;或不时让学生带信给他们的父母,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意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考时,都有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考场上或脑子一片空白,无法应试;或看完题目后毫无印象;或读完题目之后,虽懂题意,但不知所措:或处于混沌状态,感觉不到自己是在思维和做题:或对卷面上的笔迹感到陌生,甚至怀疑是自己的笔迹:或考试时不会做的题目,试毕后回想起来,茅塞顿开,几乎  相似文献   

8.
李红侠 《考试周刊》2010,(5):189-190
很多中考理科成绩很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理科成绩下滑明显,尤其是物理成绩。他们虽然很用功但仍无所适从,“课上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课本一看就会,考试一道没有”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给不少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认为:“表格式整理就够用了!其余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其他的科目!”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我不能就此满足!”第一种学生考虑的是只需达到那种程度就足以在平时的考试中得90分以上了,所以觉得数学可以到此为止,应该去学其他的科目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就应选择一些大部分题目不太难的习题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查。只要做到这一步,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入学条件较宽,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有的学生非常用功,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也不理想;有的学生在初中就非常厌学,成绩很差等,层次较多。但总的来说,他们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都缺乏了解,社会知识也很贫乏,所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都会感到陌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特别对于《财务会计》而言,这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每次考试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于是,教师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肖敏 《湖南教育》2002,(7):52-53
爱学生,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师生情感沟通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条件。要使初一新生听教师的课、热爱数学,教师首先就要和他们产生感情,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厌倦。教师在语言行动上要做到“现在他们是我的孩子,毕业后是我的朋友”。只要学生和教师产生了感情,愿意和教师交流,这个学生对数学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学好数学。所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使学生迈入初中数学殿堂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不考不讲,少考少讲.平时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所以有人戏称,上物理课,无非是木块滑来滑去,小车碰来碰去.这样的课堂,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让学生增长才干,更不能使学生体验物理文化的博大精深.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就是,这样的课堂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在每次检查学生作业或者试卷时,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读一读,就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这时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的正是这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记第一次的事。如第一次站在领讲台上,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只要是最难忘的就行,题目还可自拟。要求学生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是不少学生高考路上的拦路虎,其着重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就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只要拿到了这把"钥匙",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高考难关。  相似文献   

17.
课听的多了,便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大量的评课实践表明,相当多的老师感觉到课堂教学中难以处理好课堂容量的问题,他们认为:要是确保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容量,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对学生充分放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就很难得到真正展开;要是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课堂容量就必须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朱湘花 《教师》2012,(13):87-88
每次作业、考试后总会听到学生一些懊悔的声音,许多学生为自己没理解题义或是没看清题目就仓促答题而后悔不已,因为这些题目只要再读一读,或者再重新做一遍,他们就可能做对。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下次要认真审题,不要再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要通过考试才能毕业,这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美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美国的50个州里,有18个州高中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毕业;有5个州高中生要参加考试,但并不妨碍毕业;剩下的27个州,高中生没有毕业考试,只要读完所有课程就可以毕业。  相似文献   

20.
<正>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平时听课效果很好,但考试时成绩较差,老师批改完作业或试卷后,让学生订正,学生又会完全正确解答出来,问为什么,原因是没仔细分析题目,没想到这点。老师常常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粗心""不仔细",认为下次就好,但他下次仍然错。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为什么?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完整地分析题目,即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题目习惯,缺乏与物理文本交流的习惯,缺乏阅读分析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不提高,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