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清末,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代表的侦探小说被大量译入中国,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家程小青随之塑造了“东方的福尔摩斯”——霍桑的形象。从《福尔摩斯探案集》与《霍桑探案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入手,可以探讨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外来的小说类型,如何被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和改造,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本土色彩的通俗文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启蒙性”和“工具性”成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重要本土特征。  相似文献   

2.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福尔摩斯的行为时刻表达着对个人价值的肯定,选择人性的视角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凸显着强烈的个体意识。而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则是将霍桑作为社会道德观念的承载者和维护者,主人公的个人价值是以对集体的依附作为实现条件的。两者的侦探小说在社会视角的选择、办案动机与方式的区分、法律与正义关系的处理、叙事时空的安排、人物类型的设置等方面,有许多显著的不同之处,这种泾渭分明的区别反映出东西方文化观念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3.
恐怖的心理历程——简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是心理罗曼史的小说大师,他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心理人格理论来解读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主人公布朗的故事在心理学上隐晦的意义与作者霍桑从宗教层面上去探讨的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之“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霍桑在《红字》中成功的塑造了海丝特·白兰,成功的开创了美国女性主义写作,从女性的角度来研究霍桑的作品,更能深刻的体会霍桑作品当中的深刻内涵。在《福谷传奇》和《红字》当中,霍桑对当时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强烈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他的女性主义的认知。文章从女性的角度研究霍桑的女权观入手,分析了《红字》当中海丝特·白兰的设定和刻画描写,最后分析了《红字》当中的女权抗争,希望能对从女性角度探究霍桑作品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霍桑的哲学思想。以霍桑与《红字》的简介作为切入点,从清教主义、女权自由主义以及超经验主义三个方面阐述《红字》中霍桑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放假,梦梦在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很佩服福尔摩斯的本事,心想,我为什么不去拜他为师学几招呢?说走就走,梦梦一个筋斗就翻到了1887年的英国。  相似文献   

7.
厄普代克在其"《红字》三部曲"中对霍桑《红字》的戏仿的解读,是《红字》的续作。本文作者从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中叙事视角转变的解读及此种转变是为了迎合变化了的意识形态的视角去探讨续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丁燕 《考试周刊》2013,(57):21-22
《圣经》为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原型和素材,从其代表作《红字》中,可以看到"伊甸园"原型、"魔鬼原型"、"亚当—夏娃"原型、"圣母"原型、"替罪羊"原型,这些原型在霍桑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体现了他矛盾复杂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霍桑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在美国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特别是他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技巧对同时代及后世影响深远。《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也是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完美诠释。本文从《红字》的小说主题、人物刻画及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讨霍桑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从而去体会一位勇于冲破宗教藩篱、追求灵魂自由、崇尚知识、回归自然、争取人生平等与幸福权利的伟大作家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李曦 《现代语文》2010,(5):133-135
纳桑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他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艺术成就和思想观念。霍桑在《红字》中表达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具体表现在坚持诚信原则可以获得和谐人际关系,坚持男女平等、双方幸福原则可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以及人与自然本来就是和谐相处的。本文主要从《红字》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和余华的《活着》都讲述了各自主人公痛苦的人生经历。虽然故事情节备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批判意蕴并无二致。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来分析两部作品,发现在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荒诞时代,人并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他们的一切痛苦都源于那个时代的荒诞。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被公认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细观其文中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却不免苍白和单薄,因为奥威尔强加给了她们传统家庭妇女的身份特征。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九八四》中体现出来的"性别等级"和女性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不断适应新形势,转变工作理念,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需要结合专业学科特点,贴近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软件技术影响力不断扩大,软件人才供不应求。因此,高等学校软件学专业的党建工作需要贴近学科专业特点,增强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14.
欧茨的作品《我带你去那儿》是一部描写女性个体成长与自我生成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和期待。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分为"外出求学"、"经受考验"、"走向成熟"三大阶段,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体成长的人生历程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充分展示了小说的个人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渴望女性走向成熟、完善自我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视角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文情怀、价值取向选择的思想视角,情绪节奏组成的心灵视角,空间和时间视角,"自我"和"他人"视角。多种视角的交替综合使用,使得耿林莽的散文诗意象新颖丰富,画面广阔唯美,结构多维立体,意境神秘幽深。  相似文献   

16.
吴坚 《钦州学院学报》2008,23(1):121-124
所谓电影的娱乐性指的就是电影能让观众轻松、愉悦而获得身心健康休息的属性.娱乐性是电影赢得观众的必要手段,娱乐大众是它最基本的定位;但电影的娱乐性并不等于媚俗性;电影娱乐性常用的方法有:展现异国、异族奇特的风景、风情、风俗;感人的故事或扣人心弦的情节;镜语的奇观效应;能为观众接受的新奇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从美学的角度,对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的悲剧意识进行解读和论述。《窗》的悲剧,是“社会群体的悲剧”、是“生存状态的悲剧”、是“人生哲学的悲剧”。这种独特的悲剧意识、深沉的悲剧力量,成就了小说的不朽价值,确立了它在人类悲剧艺术史上的应有地位。但《窗》在揭示人类社会悲剧的永恒性时,却过多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因而使读者没有看到这种悲剧性的价值所在,没有看到这种悲剧当中的光辉魅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命状态联结在一起的,《呐喊》、《彷徨》、《野草》都是创作于作家生命中苦闷、孤独的时候。完成于鲁迅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新编》必然与他晚年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时13年之久的创作历程也必然反映了鲁迅对某种创作道路的执著探索,这条道路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整体风格庄严而又荒诞,突出体现了鲁迅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不仅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也是他借以突围生命困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后殖民视角对小说叙事者、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和Y型的叙事结构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作者对殖民主义造成的后果的深切忧思和无奈。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闻娱乐化,不要媚俗,要遵循新闻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