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寡妇形象。王葡萄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见证了一段段不安的历史。但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动荡中,她本着快乐的初心以生命的原始姿态活着;在分不清谁对谁错的年代,她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令人感动;在母性情怀驱动下她对男人们的救赎,使她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王葡萄使得《第九个寡妇》具有了普世情怀,充满了人性、人道主义的深度与广度,并成就了其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2.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笔下塑造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寡妇王葡萄.故事讲述的是在中国动荡的历史背下,王葡萄以其独特的个性,从容应对苦难,生活得有滋有味.本文对王葡萄的形象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第九个寡妇》是作家严歌苓在2006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主人公王葡萄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福柯规训力量的参照下,可以看到王葡萄在面对来自政治话语和传统规范性道德的规训时,不是像身边的其他人一样沉默顺从,相反她勇敢地对抗规训权力解构规训话语,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从而保持了自我的主体性并且建立自己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6.
严格地说,应当是王葡萄与竹内多鹤。这么说就能让人揣测到一点,这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恐怕都是女人。这是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中的两个主人公。我最近先后读了她这两部都是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如此佐读,发现这两个女人有很多的相同。她们都出生在1930年左右;凄苦悲凉的一生都是由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不管是做了寡妇,还是或妾或偏房的尴尬身份,她们在情与性上走过的都是畸形的悲惨的历程;然而作者在她们身上描绘了浓烈的人性色彩,并在她们身后铺开了一样跌宕起伏的历史画面。葡萄的家在中原,多鹤被卖到东北。两个女人一登场,舞台背景就是经日本鬼子蹂躏的大半个中国。到了葡萄抱回返城知青的弃婴,集市上已经摘下华国锋的相片;多鹤回日本寻亲,“四人帮”也早倒了。严歌苓就是在这只言片语间让历史背景清晰可见。大体就是这30几年,可这是中国沧海桑田、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葡萄与多鹤身上相同地展现了作者心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如果说故事都开始在日本投降之时,那两个故事的最大不同就是葡萄的国家是战胜国;多鹤的国家是战败国。败了的国家卖女孩,胜了的国家打内战。正是在这历史最污秽之处,严歌苓在两...  相似文献   

7.
严格地说,应当是王葡萄与竹内多鹤。这么说就能让人揣测到一点,这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恐怕都是女人。这是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中的两个主人公。我最近先后读了她这两部都是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如此佐读,发现这两个女人有很多的相同。她们都出生在1930年左右;凄苦悲凉的一生都是由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不管是做了寡妇,还是或妾或偏房的尴尬身份,她们在情与性上走过的都是畸形的悲惨的历程;然而作者在她们身上描绘了浓烈的人性色彩,并在她们身后铺开了一样跌宕起伏的历史画面。葡萄的家在中原,多鹤被卖到东北。两个女人一登场,舞台背景就是经日本鬼子蹂躏的大半个中国。到了葡萄抱回返城知青的弃婴,集市上已经摘下华国锋的相片;多鹤回日本寻亲,“四人帮”也早倒了。严歌苓就是在这只言片语间让历史背景清晰可见。大体就是这30几年,可这是中国沧海桑田、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葡萄与多鹤身上相同地展现了作者心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如果说故事都开始在日本投降之时,那两个故事的最大不同就是葡萄的国家是战胜国;多鹤的国家是战败国。败了的国家卖女孩,胜了的国家打内战。正是在这历史最污秽之处,严歌苓在两...  相似文献   

8.
蚀骨的伤痛,宏大的主题,从来就不是严歌苓意欲争夺的领地,她只是以一个宽忍的女性视角来关照历史,拷问人性。那些长期被遮蔽在历史之外的女子,她们或平凡或低贱,但都以宠辱不惊的语调吟唱了一首关于"生"与"爱"的悲歌。《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她历经苦难却依然懵懂率真;她看似无情却有着地母般的温厚;她无视民间伦理却谱出纯美人性;她在时代中停滞却又在时代中超脱。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高贵,既复杂又纯粹的女子成为严歌苓进献给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独特礼物。  相似文献   

9.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后期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为故事的主角王葡萄和她的公公孙怀清之间有多重身份关系,他们是普遍意义上的"父女"关系,是生活中的"合作者",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这多重关系的背后是作者对人性严肃的思考,王葡萄和孙怀清之间的互相救赎在一定程度是消解了传统家长制、父权,更是作者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对普通生命个体的关注,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讲述的了一个善良人性的故事:童养媳王葡萄将被错判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并将他藏匿于红薯窖中长达数十年,历尽艰难困苦精心赡养老人直至他寿终正寝.其中,整部小说的三分之一情节都在描述葡萄的公爹孙二大被错判为恶霸地主继而被执行枪决的情节.这一情节也正是本文集中讨论的主要内容,这一情节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部小说的破题,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母亲和小鱼》出自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在大家的印象中,严歌苓以写小说闻名,她的主要作品《天浴》《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少女小渔》《第九个寡妇》等在读者中间广为传播,且多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可能正缘于此,她的这篇回忆家人的散文,读起来也颇有几分小说的意味。作者在文中着重回忆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人物,将他们串联在一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一经推出,就备受青睐。小说具有浓厚的民间性,取材于民间故事,进行了民间修辞,表现出作者的民间的审美立场和价值取向:一是描写世俗琐屑的民间日常生活劳动、千姿百态的乡村风俗和文化心态;二是塑造了王葡萄能生会养、勤劳能干、无知无畏、泼辣好斗、混沌超脱这一在民间审美观照下的女性形象;三是运用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语言,形成亲切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在他的作品《百年孤独》中再现了光怪陆离的拉丁美洲大陆上人民的生活与境遇。全书一共二十章,涉及到哥伦比亚历史上两次真实的社会事件:首先是发生于19世纪的该国内战,贯穿在小说的第五至九章;其次是20世纪该国的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分布在小说的第十二至十五章。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追求给小说中有关这两个事件的描述赋予了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在中国大陆出版后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把它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多得的重磅之作,也有人指责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书中女主人公独特的历史观及其政治觉悟的缺乏表明,作家本人可能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其作品却一定是某种政治理念的折射和整合.  相似文献   

15.
郭晶  孙璞 《华章》2011,(11)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数流离在人性和社会的边缘,而<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却鲜活而甘冽,丰满地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一个坚韧、宽厚、奔放的母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原生态书写的探析,解释其化"离奇"为"传奇"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在其代表作《扶桑》中着力探讨了女性的"自由",之后出版的《第九个寡妇》延续了这一主题。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王葡萄的人格结构都以"稚钝"和"灵性"为主要质素,小说的叙事也将这两种质素置于"特殊环境"中,帮助主人公走上自由的坦途。而细究之下会发现,严歌苓省略了环境和遭际参与人格塑造、激发人性潜质的过程,完全诉诸天分的灵性、稚钝两种质素反而阻碍了小说对"女性-人性"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因而人在环境和遭际中的自由问题被化约为"苦难中的偷欢"。实际上,自由之路是不可能存在坦途的。  相似文献   

17.
诗性精神的现代熔铸是朱玛拜对当代中国哈萨克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贡献.他既立足本土、植根民族,又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叙写和极富象征意味的动物叙事,表达了对普遍人性与人生意义的沉思和追问.另外,在长篇小说《寡妇》中,他还通过历史追溯和现实描绘,书写了哈萨克民族最为深刻的文化灵魂,表达了对其现状及未来命运的深切忧思.因此,不仅在当代中国哈萨克族作家中具有标杆意义,对于整个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来说,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19.
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当代美国批评家瓦特·爱伦称她是“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作家”。其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位百佳英文小说”第十七。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麦卡勒斯擅长用诡谲、神秘、  相似文献   

20.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