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晋文人潘岳热衷仕途,对权贵甚至"拜路尘",但在其作品《闲居赋》中却又高蹈出隐逸情怀,人品与文品看似矛盾。其实,只要我们细读《闲居赋》,仍然能在作品中看到潘岳仕与隐的思想,其文也并非矫饰。然而潘岳的思想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其中还流露着潘岳的安乐思想与审美情趣的雅化意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潘岳《闲居赋》中的思想,才能较好地把握其《闲居赋》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西晋著名作家潘岳的《闲居赋》和《金谷集作诗》大约是他最富于代表性的诗赋,前者曾经被视为不说真话的典型,后者的文化意义也远未得到足够的说明。如果对二者重新加以研讨,可以看出《闲居赋》所反映的生活和情绪都是真实的,按照当时士人的观念,在田园里闲居享乐同他们在官场里不择手段地奋斗并不矛盾,指责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的元好问对于西晋的风气比较隔膜,缺少理解之同情;《金谷集作诗》透露出当时庄园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高层士人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客观上却为后来的山水诗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3.
潘岳是一位颇受争议的文人,元好问肯定了潘岳的《闲居赋》,却否定了潘岳的人品。其实,无论从作品内容还是潘岳本身经历而言,《闲居赋》不可能是一篇“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4.
丛炜莉 《学语文》2006,(1):33-33
潘岳是西晋义坛的翘楚.刘师培先生说:“六朝论西晋文学者,必以潘陆为首。”(《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潘岳的一生,署作颇多,但最有争议的是《闲居赋》。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面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是说潘岳矫情造作,在赋中掩盖了他热衷仕选、烈颇卑膝的直实想法。以至后人大多沿袭元氏的看法,以潘岳之卑劣人品来否定其作品,认为《闲居赋》是人品与文品分离的典型,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潘岳是西晋时期极有争议的文人,他所著《闲居赋》,元好问评其"千古高情",可"拜路尘"积极入仕的潘岳和赋中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仕宦、归隐始终困惑着中国古代文人,将潘岳与成功的仕人、著名的隐者相比较,不难发现潘岳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仕宦之路,《闲居赋》并非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6.
潘岳因"人品"与"文品"的悬殊遭到后世严厉的批判。然而,从潘岳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其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闲居赋》也并非当时评价的那样"高清千古",他后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他人格的沉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再次证明了潘岳的"人品"与"文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以“心画心声总失真”讥讽潘岳的《闲居赋》。本以两事置辩,其意在不要因人而废。  相似文献   

8.
解词三议     
《现代汉语词典》具有严肃性和一定的权威性,给读者以很大教益。我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同时也曾发现一些不足之处,这里举出来,如果能起到一点“白壁去瑕”或“锦上添花”的作用,那是我所希望的。 (一)“赋闲”《现代汉语词典》注云:“晋朝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因称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为赋闲”。这个概念的外延太大,好象所有没有职业的人都可称“赋闲”。我读过的书少,还没见过一个把从未参加过工作的人闲在家里称做“赋闲”的例子,古今都未见这种例子。原来,“赋闲”虽有“没有职业在家闲着”的意思,但在使用的范围上却还有一个天然的限制,即“曾经有过职业的”。这个限制是由出典所带来的——潘岳是作过官(有过职业)以后又才在家闲着的。这种从官场中退出后的“闲居”,才叫“赋闲。”另查(《辞源》,云:“潘岳有《闲居赋》。今称人失职无事曰赋闲”。这就准确得多。这个“失  相似文献   

9.
《文选》中录入了8首潘岳赋.其中《藉田赋》和《射雉赋》分别反映了潘岳青年时期扬才露己及无忧无虑的思想;《秋兴赋》反映了其处于官场斗争中的归隐思想;《怀旧赋》中有一些疑点值得重新阐释;《寡妇赋》是模仿前人的同题之作;《笙赋》则是《文选》音乐赋中的推陈出新之作.  相似文献   

10.
从潘岳,陶渊明的诗文看他们的隐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在《闲居赋》等作品中所表达的隐逸志的志向与他的所做所为有一定的矛盾,这引起了后入颇多非议,而陶渊明却与他的隐逸诗文一起为后人所敬仰。本文试图对他们诗文中所透露出的隐逸思想进行比照分析,以此观照汉魏六朝文人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关于贾芸谋求大观园中一个管事职务的叙述与描写 ,塑造了这个年青人“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的艺术形象。他这一段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基本上符合现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语用原则” ,因而 ,他能实现成功的交际 ,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设想 ,当荣宁二府不可避免地衰败 ,到“飞鸟各投林”时 ,也可能出现某些比较能自我生存并自谋发展的人物 ,贾芸就很有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医者身份和文化品格-从另一种角度走近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拯救”意义而言,鲁迅终其一生是中华民族一位特殊医者,其核心医疗方针是:救人、救心、立人。“以毒攻毒”是鲁迅独特的治病思维,“烈药”、“毒药”是鲁迅常用的处方药物:由“进化论”到“阶级论”不过是治病处方的一次调整,医者鲁迅的核心思想并没有更改。鲁迅“救孩子”,“救妇女”,最伟大的贡献在于设立了“阿Q病房”;医者鲁迅有其自身的痛苦,也有其独特的超越方式。鲁迅的医者品格和文化品格是统一的,通过还原鲁迅的医者身份进而认识鲁迅的文化品格,不失为研究鲁迅的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宗教信仰,贾平凹的崇佛都很令人关注。从他的散文、小说甚至真切的生活之中处处可见他对"佛"的一种敬畏之感。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所接受的文化是极其复杂的,影响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面上。小说《白夜》以平常男女在生活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点滴事迹及主要人物所遭受的精神苦痛为统领。虽然其中仍弥漫着多种神秘文化元素,但其主要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为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其小说相较,阿来的诗歌于我们已是一个陌生的存在。然而,诗歌是阿来生命感受的表达,以后学创作的发端。在对他的诗歌阅读中,可以发现,阿来依托汉藏双重化背景,对家园进行着诗意的表述。并在诗行之间,透示出对藏族化的皈依和膜拜,完成一种从流浪到回归的身心之旅。  相似文献   

15.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电影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切入现实人生,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以写实的镜头记录商业经济浪潮中社会底层人生的生存状态,关注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透视当下人的生活困境。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得以立体的展现。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解析其作品叙述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及其促进人的自由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6.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承尧先生一生坎坷而丰富:末代翰林、故里兴学;立志报国、政坛起落;文物收藏、笔耕不辍;造福桑梓、关注民生。他在诗歌、文献收藏与整理、书画艺术、文物鉴赏与收藏、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对于徽州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承尧先生一生坎坷而丰富:末代翰林、故里兴学;立志报国、政坛起落;文物收藏、笔耕不辍;造福桑梓、关注民生。他在诗歌、文献收藏与整理、书画艺术、文物鉴赏与收藏、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对于徽州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甄所著《潜书》,汇集了众多的文化词,"悦"便是其一。长期以来,学界对唐甄晚年大力提倡的"悦"道说解纷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唐甄及其思想的解读与研判。从《潜书》文本语义分析,唐甄"悦"道不是走向自我适意和自我放任,而是由超越现实困境的个体自适与心忧天下的士子情怀构成,包含了旷达淡然的人生追求、超然物外的生命体悟、安贫乐道的士人情怀等文化内涵。唐甄"悦"道与其经世传统、批判精神并不矛盾,而是不同层面展开的问题,体现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俗才子,白居易得享大名,且为风雅所系,其一生行事大率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白氏诗歌中“小蛮”一词,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蛮”概指艳丽殊俗、细腰纤纤、能歌善舞之域外乐舞人。白居易以“小蛮”名其侍姬,实际上彰显了当时崇尚外来歌舞、文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代对外来文化之汲取,兼收并蓄,遂培植于本土文化,从而形成新文化繁盛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