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十里洋场的上海,张爱玲凭着一本小说集《传奇》,一本散文集《流言》就风靡文坛,红极一时。 她有理由感到骄傲。很多的读者在她的小说里欣喜地找到了耐读的“温婉、感伤、小市民道德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欣赏者小心翼翼地掀开温情故事,看到的是融目惊心的人性的堕落,没有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不笼罩着深厚的苍凉意味,它沉重而窒息地漫压过来,成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张爱玲的身上辉映着动乱时代的影子,这位在上海一夜走红的女作家,从骨子里到笔尖都流露出让人心寒的苍凉。虽然她的作品题材千变万化,但"中心话语"永远是苍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苍凉。这种苍凉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艺术创造,它满足了人们超常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不仅能感悟出声音传达的情绪和形象,而且还经常在作品中利用声音刻画人物,结构作品,烘托气氛。她用各种不同的声响,构建起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声音世界,其中不仅流露出浓郁苍凉的人生况味、悲剧性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态,而且还展示出一种苍凉之美,体现出了她对苍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女性的爱的幻想与悲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小说中阴暗幽明的气氛、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继承了海派小说的传统,小说中苍凉的世纪末美感与海派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张爱玲为上海写了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5.
黄玲 《职大学报》2008,(2):38-41
董秀英的小说被称为是佤族作家文学敲响的第一声木鼓,她以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和长篇小说<摄魂之地>等作品奠定了在佤族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地位.她的语言以和正规汉语表达迥异的方式呈现出全新的视角和语感,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她的文学文本因此而成为独具特色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说岳全传>作为家将小说以及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因其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历来受到研究者重视.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作者刻画了一大群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其中,尤三姐身上滋生的强烈的人格主体意识,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希望有尊严的生活,希望有尊严的追求爱情,为了这份尊严,不惜以性命为代价.她为<红楼梦>中的女儿世界凭添了一股生气.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鲐人最深的印象就它的无所不在的悲凉感。不管个别的艺术细节如何热闹,整个主题都指向悲观,造成一种曲终人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式的苍凉。而这种苍凉的基调主要来源于没落家庭、残缺的爱情生活经历以及给作者带来的心理与情感伤痛,动乱的时代与毁灭一切的战争更加剧了作者凄凉的人生体验。因此。她无论写人叙事。都渗透着空虚与苍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吕峨 《职大学报》2008,(4):11-13
从成名作<烦恼人生>到新作品<所以>,池莉以平民视角开创了"新写实小说"的先河,她的文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抛开社会责任上高大全的人生意义,而展现的是赤裸裸的人们生活的实际内容.本文尝试从池莉作品的平民叙述立场和女性意识的逐步深刻来阐述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