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各类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出现低俗内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负面内容的传播不仅威胁到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加大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成本且破坏政府公信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信息传播乱象问题。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存在的乱象类型和根源,研究其带来的多方面危害,并从自媒体内容供给端、自媒体平台的预警能力、网络用户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多方应形成合力,协同治理自媒体信息传播乱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也存在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等一系列传播乱象,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需要网管部门、新闻媒体、传播平台等各方通力配合,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郭金金 《今传媒》2016,(2):48-49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上很多人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的报道导致了更多的现实暴力.本文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基点,对媒介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现实暴力,但也要防止媒介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暴力负面影响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新闻传播手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信息传播的多源性也对媒体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伊位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的相关信息传播中,偷拍视频信息扰乱了新闻传播秩序,造成了伊拉克种族冲突与国际暴力事件的发生。本从萨达姆死刑过程网上传播的社会影响加以分析,探讨信息多源传播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传播在解构传统媒体线性传播下的传受者关系和话语权体系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媒介传播空间呈现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混淆、公共空间私人化与私人空间公共化、道德空间紊乱等新特点。借助自媒体平台,主体彰显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道德自主性的发展,但在文化、网络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主体也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从伦理层面规避自媒体传播乱象、规范主体行为,需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现实与虚拟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7.
袁雪渊 《东南传播》2016,(10):96-99
自媒体传播在解构传统媒体线性传播下的传受者关系和话语权体系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媒介传播空间呈现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混淆、公共空间私人化与私人空间公共化、道德空间紊乱等新特点.借助自媒体平台,主体彰显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道德自主性的发展,但在文化、网络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主体也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从伦理层面规避自媒体传播乱象、规范主体行为,需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现实与虚拟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其全球性、隐蔽性、匿名性使得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大肆传播并泛滥于网络。"儿童邪典视频",出现在中、美、英、韩、泰等多个国家。制造商罔顾社会责任、自媒体无节制追求流量、视频平台缺乏监管责任,违背网络传播伦理。"儿童邪典视频"含有淫秽色情和凶杀暴力内容,违反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违反网络传播法律法规。通过对"儿童邪典视频"进行分析,以期还儿童一个健康的媒介接触环境。  相似文献   

9.
法律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行为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适用于对自媒体管理。法律手段面对新兴事物的滞后性,道德舆论压力在身份相对隐秘的网络世界的部分失效,共同导致自媒体乱象丛生。对自媒体进行有效管理,消除自媒体乱象是新时代对世人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信息,这些信息利弊兼具,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媒体暴力传播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学生心理影响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晓华 《出版广角》2014,(17):68-69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开辟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机制。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把关不严等原因,导致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大肆传播,污染了媒介的信息传播环境。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天生具有公共性,但其公共性遭遇困境,为此,必须坚守相应的道德底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媒体公共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致使自媒体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重要媒介。在新闻传播中,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自由性和自主性更强,所以也可以高效、迅速地获取、传播和整合信息,并严重影响了社会舆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了传统新闻传播,所以,怎样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融合自媒体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便成为每一位传媒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谨防"媒体暴力"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尤其汶川地震和奥运前后信息透明化的加强,媒体报道公共事件的领域更广、程度更深,信息传播渠道更通畅,在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为媒体监督提供了更充足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对网民信息传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极化行为方面,细化的、深层次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辅助SPSS软件以及人工手段,分析了包括自我认知、信息获取与传播、线上围观和线下围聚等在内的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网民的行为表现,结论是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平衡性,社会底层需更多人文关怀;官方媒体仍能获得较大信任,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待完善;群体极化现象显现,网络环境也需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传播在使广大受传者感知并作用于行为时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传播价值,自媒体为人人能够参与公益信息传播提供了表达平台,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生态下公益传播的扩散过程及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17.
喻国明  姚飞 《中国广播》2014,(12):89-89
增强介入主动性。在现代的网络交往模式中,每个人都集信息制造者、接受者、传播者三种身份于一身。对于网络信息传播,制造、复制、传播虚假信息轻而易举,但消除这些虚假信息造成的影响则可能耗时费力。因而,在利用自媒体媒介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广大主流媒体应当积极增强介入的主动性,自觉运用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同时要防止陷入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8.
微博的兴起和流行,再次证明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到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公民有了更多空间和渠道去表达意见、发布信息。伴随媒介环境的转变,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信息传播的过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隐私与公共分享理念的冲突,虚假信息损害名誉权等,如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中更有效地实现对人格权的保护?新的媒介环境下,人格权在网络传播受侵害案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目前微博上对于保护人格权的措施如何?我们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一员,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聪 《报刊之友》2013,(9):61-62
公民新闻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在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正在滋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暴力便是其中之一。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公民新闻对网络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公民新闻强调信息的片面真实性相关,也与公民新闻传播主体的情绪化、非理性特点相关,同时也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从众传播的现象,从而造成网络舆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文章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并构建影响模型。这一研究可为减少社交媒体用户的盲目从众行为、确定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方向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从众理论为基础,从群体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模型,并设计具体的测量量表。基于36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3.0和AMOS26.0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群体因素对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远高于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且群体凝聚力是关键核心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中,用户卷入度和相关知识经验正向显著影响个体声誉,进而正向显著影响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且用户卷入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情境因素中,信息热度正向显著影响情境模糊性,进而负向影响用户从众传播行为,影响作用最小,说明社交媒体用户对待不确定信息的理性态度。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营造良好群体氛围、加强对认证账号的管理与引导、重点关注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信息、加大虚假信息传播的处罚力度、加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