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点摘编     
西方政治漫画中作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表的龙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 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2.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形象学是一门通过分析异国文学作品来研究"异国"形象在文学世界中怎样被描述和被塑造的学科。但是西方译者在对中国的古籍进行翻译时,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翻译过程中创造出的中国形象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作为中国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庄子》蕴含着无限的中国形象。对于西方译者翻译的《庄子》,分别从中国特有的成语典故、独特的隐喻方式以及词汇运用方面,以具体实例论证分析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正>西方"龙"并非都是邪恶的段宝林撰文《英国寻龙记》说,怀着对西方龙的兴趣,2014年6月中下旬,他到英国调查了20天,收获很大,基本上否定了以前的认识,弄清了英国龙的真相,有许多新的发现。西方"龙"的形象与中国龙确实不同,西方龙的身体不是像蛇一样长的,而是像虎豹、狮子等等野兽一样,身体是短的。其次,西方龙是长有翅膀的。中华龙则虽然能飞上天,却是没  相似文献   

7.
<正>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龙成为国家形象标志的过程中,晚清是一个关键期。清朝的大清龙旗、大龙邮票、警徽、钱币(光绪元宝)、大清银行兑换券(大龙票)等的设计都使用了龙的形象,特别是国旗作为一种国家的象征,在国家交往,特别是正式的外交场合中是十分严肃且意义重  相似文献   

8.
章文雨 《海外英语》2012,(11):212-213
近几年来,以小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在销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的文学作品为代表,吸血鬼文学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吸血鬼"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根基,吸血鬼文学是西方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拟通过对各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形象定位演变的研究,体现其形象中人性和魔性所占比列的消涨,以便读者更好的解读"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时变化,加深读者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文学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正>"中国龙"的形成及其内涵的演变武婷婷撰文《"中国龙"的探源和解密——评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对施爱东的《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2014年6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书进行了评述。该文指出,与以往研究不同,施爱东独辟蹊径,对近代以来卷挟在国  相似文献   

10.
美剧是当今全球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很多流行美剧中,都会出现有关中国的形象,然而这些形象大多数体现的是西方价值体系下对中国的"误读"。本文以两部经典美剧《老友记》和《欲望都市》为例,总结美剧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和特征,分析在带有偏见色彩的西方话语下,美剧对于"他者"中国的构建和塑造,以此阐释"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样,也知道西方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因此,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吸纳和利用。从小说《朱门》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如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西方的"孔教乌托邦"形象加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2.
《太平广记》一书内容十分广泛,书中关于龙的记载较为详细.本文即以《太平广记》关于龙的记载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他史料,对书中龙的基本形象进行了分析,按照中国传统的龙形象、佛教中的龙形象、佛教中龙形象的中国化三种不同的类型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对关于此书中龙的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一书内容十分广泛,书中关于龙的记载较为详细。本文即以《太平广记》关于龙的记载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他史料,对书中龙的基本形象进行了分析,按照中国传统的龙形象、佛教中的龙形象、佛教中龙形象的中国化三种不同的类型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对关于此书中龙的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5.
龙,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东方,龙是尊贵、权力、富贵的象征,而在西方,它则是邪恶的化身。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中国龙的形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如此自豪。在传说中,龙又是一种怎样的角色?呼风唤雨?尊贵威严?造福平民?我们今天读的这篇《龙的传说》不仅让你再次挖掘自己身上尊贵的血脉,并且能让你了解如何用英文表达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7.
李志磊撰文《孙悟空龙性浅析》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以至于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其中龙被赋予了无穷的法力。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关于龙的传说比比皆是,《西游记》中亦不乏龙的身影,龙王形象从取经前第一次出场到取经归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越战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西方视角下的越战文学更多地展现美国人记忆中的越战,反映越战对美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在2016年凭借其处女作越战小说《同情者》拿下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它与其他越战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讲述越战中越南难民生活状态的同时,多次提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本文详细解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内涵的变化,以加深中国读者对越战文学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审视与理解,引起中国读者对其背后社会历史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光 《辅导员》2012,(5):11-13
上海某大学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其"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的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