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揭露了新闻场的本质和真相:一个在"看不见的审查"下,受象征暴力和商业制约的他律的新闻场,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闻场呈现出与传统新闻场不同的新特点,其实践活动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丁莉 《今传媒》2014,(5):33-34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于1996年出版,这本小册子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电视上批判电视的演讲录。书虽"小",然而在此书在法国各界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争论。让我们将视角从西方转到东方,由过去转到当下。微博新闻场已经成为现代传媒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试图分析传统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新闻场的象征暴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朝阳  苏可儿 《今传媒》2020,28(5):12-15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不平等的信息传受关系格局,网络赋权给予了公共话语更多的表达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公共舆论的集中场域、社会结构性暴力的减压器、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和网民的主要求助平台,承担多元化媒介身份的微博跻身成为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舆论形成、发酵、撕裂、次生分化与重组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例,依据微博的媒介属性和公共文化属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媒介角色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对微博舆论场域的舆情引导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构建多元包容的话语语境和健康的舆情生态,缓和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4.
微博在广播直播互动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媒介融合的深入,国内外的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新闻生产机制的质变:越来越多的新闻和社会舆论热点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媒体出品,而成为自下而上的草根制造。如果说传统的新闻生产机制主要是媒体跑新闻,那么从新媒体盛行以来,媒体新增了一项泡新闻的工作环节,即在新媒体上发现话题、关注话题,继而追访话题。2009年以来,微博作为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获取平台,成为颇具潜力的新媒介,得到了传统媒体的热情呼应,已成为国内社会话题聚焦的新兴平台。在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广播以其鲜明的直播优势,成为与微博最为契合的媒介类型,两  相似文献   

5.
郭璐 《新闻世界》2014,(7):168-169
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新闻事实的相互呼应、印证的现象出现,然而媒体传者和受者的重合特性可能使得电视媒介仪式在形成价值认同力量的功能方面受到冲击。本文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对媒介仪式有解构作用,并以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浪微博对其发表的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泽宇 《新闻世界》2014,(9):205-206
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在其著述《关于电视》中论述了电视反民主的暴力象征以及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描绘了一幅经济逻辑如何通过收视率来影响电视、新闻场和整个文化生产场的图景。本文结合书中的观点以及我国电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新闻场与经济场、政治场以及文化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苟雨露  周丽 《今传媒》2016,(4):57-58
微博凭借它的"短、平、快"等独特优势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是公民表达舆论的新平台.它在公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微博中也充斥着互骂、人肉搜索等暴力现象,这是新平台之上的媒介暴力.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有以多压少、以强压弱、以大压小三种表现形式,使得微博媒介暴力的危害更集中、速度更快.笔者从用户、舆论领袖、微博运营商和法律四个角度得出微博媒介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兴盛,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报业消亡论"成为热点议题。本文分析了当今媒介环境,认为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融合会带来一个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下,报业要生存下去必将面临功能置换。报社作为信息运营者,充当核心角色,提供文字、视频、图片等所有形态的新闻。报纸则刊登观点,并且成为品牌象征和载体,聚合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新闻节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视媒体的整体形象和新闻品格。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入融合,新媒体全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方式压缩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在舆论场的塑造发生了变化,在新闻的采集、编排、投放等方面也进行了重塑。本文深入新媒体的媒介优势,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昭示着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的出现并发挥影响。面对新媒介环境,传统媒介如何利用和善用新媒体成为必修课。以江苏卫视新浪微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电视媒体是如何利用微博来转变其传播方式和风格以借此来吸引更为年轻的受众,从而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这种对微博的利用不止是工具的利用,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播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齐浩  阴玉钦 《新闻爱好者》2011,(14):156-157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新闻理念,面对新技术和新理念,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变革成为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焦点。本文着眼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融互通的产物——微博新闻,并以"@中国新闻网"为例讨论微博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各类新闻门户网站、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涌现,并与传统媒体不断融合,"媒体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传播已经完全成为现实"。①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指出: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笔者认为,在政治层面的支持推动下,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要不断创新转型,主动向网络  相似文献   

16.
井一龙 《大观周刊》2011,(13):171-171,108
利比亚战争是迄今为止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本文针对利比亚战争中新闻报道出现的虚假、不真实等情况及战争中新闻传媒的运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战前政府、军方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战时对新闻严格的审查制度,战后电视、电影媒介对战争的重新审视,媒介成为传播谎言的工具以及媒介成为战时宣传工具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战争期间新闻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人们接收和发布信息的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介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迅猛发展,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各媒体间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电视媒体作为基层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目前,从县级电视媒体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整合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2):20-23
电视新闻作为"三农"报道的主力军,无论是其传播观念还是传播行为都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加之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媒介竞争加剧的现状,以及电视负有配合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责任,这些均对电视"三农"报道的转型形成倒逼机制。做品牌化新闻、互动性新闻、发现性新闻以及故事性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三农"报道转型、占据农村媒介市场的尝试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孔晓梦 《新闻世界》2013,(7):148-149
【摘要】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介工具,带给受众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快节奏的阅读、低门槛以及匿名制等特点,微博成为了网络暴力所依附的新平台。本文将以“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为例,从微博的上述特点出发,分析微博暴力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媒介代表的微博,逐步成为集群行为的泛滥地。媒介情境论学者梅洛维茨糅合了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场景观及麦克卢汉的媒介观,为研究媒介影响行为发掘了一个中介——媒介场景。利用"媒介场景与行为"的视角,将微博作为一种环境来研究,可窥探微博"集群行为"的泛滥之因,即微博促进了场景的融合,场景内的角色预期和规则被改变,因而导致了集群行为的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