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刚 《记者摇篮》2008,(5):10-11
自从"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后,如何有效防范虚假新闻成为各传统媒体的首要任务之一。传统媒体在组织编采人员深入加强"三项教育"学习的基础上,更  相似文献   

2.
林军 《中国广播》2011,(5):92-96
微博以其强大的新媒体特性和功能,吸引了无数网民。然而近年来微博上的虚假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不少影响恶劣的假新闻都来源于微博。在这些虚假新闻背后的助推者,却大多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本文就微博虚假新闻的来源路径和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扼并就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以及如何建立防范应对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防治虚假新闻,经专项治理活动之后,虚假新闻虽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又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何防范与治理虚假新闻,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实,招数各异这么些年来,虽然人人都痛恨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传统媒体"两微一端"建设在高歌猛进、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原创稿件数量较少、创新动力不足、用户交互不够等问题。如何既坚持做有品质的新闻,又能做出让用户喜欢的新闻,成为传统媒体"两微一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传统媒体"两微一端"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其特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我们统称"两微一端")的日趋成熟,网络渐渐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栏目的衍生微信公众号"江西视听头条"的传播效果为例,论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让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相似文献   

7.
冯惠慧 《今传媒》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媒体来说,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的普及,一方面带来了分流受众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如何"慧眼识珠",如何防止被虚假信息忽悠?笔者认为,在新闻实践中,网络新闻线索除了要满足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外,还需要从真实性、道德原则、法律原则等几个方面,对网络新闻线索进行甄别和考量,开采好网络新闻线索"金矿".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成为人们接收资讯的新手段。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面临诸多挑战。但权威性和纪实性依然是传统媒体最擅长的,特别是最为"传统"的时政新闻。如何站稳时政新闻的传播阵地,在报道观念、采编模式、稿件内容、传播形态等方面谋求时政新闻的"再创作",成为党报党媒迎接新媒体挑战最有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正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高,"抢发新闻"已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日常活动。但各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却可能忽视新闻的"生命线",导致演变成传播虚假新闻的结果。以2013年几家新闻媒体"抢发新闻"导致的虚假新闻为例。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之际,  相似文献   

11.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便捷和无限扩散特点,使得一则涉及敏感问题的帖子,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一起网络热点事件.占据主流媒体地位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以"新闻求证"的报道方式介入其中.然而,在新闻操作中,一种"网帖=新闻"或"网帖+简单求证=新闻"的操作模式屡见不鲜,且有愈来愈多几成惯例之势.这已经涉及到传统媒体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两个中国人入围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0强。"一条虚假新闻再次忽悠了国人,也再次提供了一个解剖虚假新闻的典型样本。本文追述了这个案例的来龙去脉,认为在网络时代,造假者摸清造假门道,致使信源造假成本越来越低,也使得虚假信息散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作为"守门人"的记者如何构筑一道不疏不漏的防线,又如何顺势而为,以新思维新方式寻求新闻打假的有效途径?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瑜伟 《今传媒》2007,(9):56-57
经济和物质活动的高度活跃和繁荣,使新闻在五彩缤纷中真相和假象、鲜花和陷阱并存.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广州某报"伟哥之父心脏病发"失实报道等虚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规避报道陷阱,防范新闻造假失实,确保节目安全播出,成为摆在新闻从业者桌面上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更缺乏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裁,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快,危害更深、更大.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和对一些网站的跟踪调研,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遏制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新闻界的重视,在各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中,均可看到对新闻真实的表述。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虚假新闻严重泛滥,"新闻真实"受到挑战。本文从此角度入手,从中英美三国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新闻真实"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如何坚守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自媒体层出不穷,虚假信息频频出现。面对网络热点,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更应保持冷静,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采访能力优势,正确引导舆论。而采访能力的首要因素,则是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因为发现线索是新闻采访的第一步。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新闻线索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往往成为最先爆料新闻事件的主角。本文以微博中讨论的"光山小学事件"为例,观察微博舆论场是如何设置新闻议题的,议题的设置是如何演变的,并剖析演变的原因,最后讨论微博舆论场的演变模式给我们政府和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的出现,让虚假新闻成为众矢之的。消除虚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媒体内部管理机制及相关的新闻立法,让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还必须重新树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伟大旗帜,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消除虚假新闻,提高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一、虚假新闻报道概述虚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捏造、歪曲、夸大事实本身,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虚假新闻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新闻理念,面对新技术和新理念,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变革成为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焦点。本文着眼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融互通的产物——微博新闻,并以"@中国新闻网"为例讨论微博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