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2.
公交车车载移动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在中国传媒市场兴起。发展公交车移动车载广播的目的就是抢占新的传播媒体,争夺移动收听群。  相似文献   

3.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刘凯 《中国广播》2005,(6):49-50
马鞍山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访问团来我市参观考察。为了更好地配合市委市政府对外宣传和接待工作,为了使每次参观不流于形式,提高参观效率,广播电台车载移动广播便应运而生。车载移动广播是我台新近开辟的一项传播业务,该业务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型汽车上装载小功率发射机,由主持人随车在参观考察团行进过程中以节目的方式进行直播,参观者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车载听众群正在兴起,已成为广播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北京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8.1万辆。如此庞大的驾车族群体,催生出了大批“车载听众”。据中视广联在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驾车听众规模达258.7万,乘车听众规模达243.5万,总收听人群近500万。  相似文献   

6.
曹毅 《中国广播》2016,(2):51-55
2015年广播收听市场总量小幅下降,区域市场表现不一;由于车载听众驱动的结构性增长,广播收听市场总体相对稳固,大规模听众流失并未出现;而市场增量空间的收缩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广播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价值拓展需求,推动了广播收听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载广播收听群体的蓬勃发展,广播音乐音响的运用手段、节目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手段、节目中调节气氛的手段、提高声音表达含金量的方法等成为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将音乐广播主持人节目的特点与语境理论结合,分析广播主持人节目中语境创造的必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审美层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并且汽车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移动车载收听已经成为收听主流,收听环境和听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语调、情感、节奏、便利等方面入手,突出广播特色,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交通广播与新媒介之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宁 《中国广播》2014,(6):32-34
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各种新兴软件如智能交通软件、车载操作系统、打车软件等的出现和进步,均影响着交通广播的发展。交通广播只有在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基础上,坚持地域特色、做好交通服务、立足深度报道、不断创新节目,才能在未来开辟新的战场。  相似文献   

11.
栾轶玫 《视听界》2013,(2):20-25
每次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带来媒体新的竞争格局时,都会有人为广播媒体悲鸣:传统广播正在走向坟墓。然而,每一次广播陷入低谷时,新的广播触点的出现,都及时拯救了广播。半个多世纪前,有线广播是最常见的广播触点;收音机的普及,使广播覆盖的人群更广;上世纪90年代,广播一度陷入低谷,这时,私家车、出租车大量出现,车载广播使广播“复活”;如今,网络广播,MP3、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构成了广播的新触点。这些新的平台促进了广播媒体的变革,使得传统广播在一波又一波冲击之后,并没有走向预示中的灭亡,而是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抬头。  相似文献   

12.
谢国祥 《新闻窗》2011,(4):75-76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车载一族,他们更多依赖广播了解各种信息,对广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广播传媒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没有电视直观,也不像报刊等书面语言可以反复阅读。广播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广播语言是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13.
车上受众群体、收听环境和终端体验的变化,带给广播人理念和操作上的变化:一是要强化车载收听领域的细分服务,二是寻求符合车载收听的表达方式。服务理念是广播的核心理念,如果没有把服务做到极致广播就不会有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产业格局不断调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广播如何应时而变,做大做强,这无疑是当下广播人最重要的课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广播曾被某些人认为是弱势媒体。进入新世纪以来,车载人群拉升收听率,广播业迅速走出低谷,步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特别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是人们对于新闻时效性的不懈追求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而出现的。自问世以来,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凭借自身优势,受到了受众的喜爱。但是,在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发展和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进步。笔者对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于2012年正式迈入汽车社会,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广播媒介的又一次复兴,广播受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对西安市各区车载移动广播受众的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收听广播的时间段、收听偏好等情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车载移动广播的受众构成及其特征,以期对汽车社会下广播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九十年代初期,热线加直播的出现,曾经创造了广播的辉煌,互动节目的出现,增加了听众的黏着度,专业化办台,使得节目更具有针对性,广播变成窄播,广告主的目标人群更加精准。但这些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这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广播的优势不再彰显,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广播又回归到弱势媒体的时代,其实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广播相  相似文献   

19.
张媛  胡翼青 《当代传播》2021,(6):25-29,40
5G的出现为全社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并带动电子消费、人工智能、车联网等多种产业的同步发展.这一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使一直相对安全的广播业面临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智能屏车载终端终结了广播在车体媒介系统中的垄断地位,智能音箱则给广播带来了重新占据起居室的想象,而在手机移动端的谋划则是各地广播电台正在探索的新领域.然而,在5G出现以后,广播的原有技术体系已经被新一代通讯方式及其机器体系所取代,并正在逐渐失去对信息分发的控制权.数字媒体的逻辑和游戏规则又使得广播无法真正适应数字媒体的各种端口,广播正迎来与报纸、电视相似的融媒体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带来了新鲜活力,但是却对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威胁。广播新闻节目要保持以往积极正面的形象,用专业水平去打动受众,也要改变自身活力不足的地方,在新媒体流行的大环境下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