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娟 《东南传播》2014,(4):80-82
微信红包是腾讯在2014年春节前夕推出的一款应用,一炮而红,财付通借此迅速打开局面,累积了规模巨大的移动支付增量用户。微信红包的火爆,表面上看是一场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创新扩散活动,本质上其实是一件基于网络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案例。本文以微信红包的事件回顾为出发点,通过对春节期间互联网企业红包大战的回顾和对比,分析微信红包大获成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从传播者、受众、信息、渠道等四个角度探讨基于网络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微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微信红包的使用也风靡一时。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再次创新突破,与央视春晚进行互惠合作,成为移动支付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微信红包概述、微信红包特征以及微信红包在人际关系和支付领域的传播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和商业的结合是微信红包诞生和产生强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争夺移动支付入口而催生的战略.在这一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博弈中,腾讯公司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春节红包,而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春节.它以全民参与的方式呈现出社交与金融相融合的特点,同时,其具有的游戏和娱乐特质,使得微信红包在春节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一种媒介奇观,而春节抢红包则成为一种新的年俗.  相似文献   

4.
连昕萌 《新闻世界》2014,(8):148-149
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和手机终端的日益普及,微信支付依托微信平台发展迅速。尤其是微信支付用户四个突增期的出现,人们对微信支付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联系微信本身特点,通过对微信支付的传播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分析,探究其在发展和营销当中的优势所在和所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微信支付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2014年爆火的电子红包在2015年的春节继续着它的传奇,微信红包更是登上了羊年春晚唱起了主角,掀起了一阵"全民抢红包"的浪潮。微信红包的火爆,实质上是一场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创新扩散活动,它是一种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本文以羊年互联网红包事件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回顾从传统红包到新的社会关系下的电子红包的历史沿革,和探讨电子红包的传播策略极其社交性趣味性创新性人性化等特点,来分析出微信红包大获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5年羊年春节一场红包大战成了最大的看点。这场吸引各大互联网平台和无数企业参加的红包大战展示了社交平台的巨大能量,凸显出这个以"互联网+"为新方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会关系传播的重要性和挖掘不尽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之间的"双赢"战争,分析两者在关系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强调树立"社交网络+"思维在新媒介创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引子 "你抢到了多少红包?"很可能是马年春节移动互联网最热门的一句话。2014年春节期间最有意思的事儿莫过于在微信上抢红包,"让红包飞"成了口号,"晒红包"成了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红包不仅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小游戏,也成为了商家拉拢人气、进行公关营销的一次尝试。据媒体报道,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八这9天时间,800多万中国人共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与"抢红包"同时给马年新春添喜气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嘀嘀打车"的微信支付优惠活动。这次大型推广活动对乘客和司机双方都有补  相似文献   

8.
电子红包自2014产生以来,显示出强大的消费价值、营销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对当下的电子红包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能够解读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子红包消费.在其发展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子红包迅速走进公众视野,运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进行解读,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电子红包的内容生产和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子红包消费.最后从电子红包的场景营销、关系营销、内容营销解读电子红包的生产、传播、消费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刚过,圈内外关于"新年红包"的热议持续不断。这里,如果我们暂撇开互联网大佬们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战略背景等等不提,单就新媒体产品的设计本身来看,"新年红包"的设计也确实可圈可点,同时很值得我们传统媒体学习。首先是发力传统文化创新。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已超过10年,进而潜移默化的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很多传统。比如除夕夜看春晚,而今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上吐槽。再就是"送红包",这也是我们过年必要的传统之一,微信正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一众人遵循的传统,让微信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红包,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就可以把红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的繁荣带来了红包的火热。在微信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微信红包一开始就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微信红包与春晚联手,走过2014年、2015年,来到2016年,缔造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奇迹。本文通过简述微信红包的起源和发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重点探求微信红包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今天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未来有一天微信的支付用户一定会超过支付宝的用户。这就是马云的焦虑所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第一块先分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块谈自媒体。互联网在中国已发展了20年,这20年我们每个人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变化。我们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话可能比较空,比较虚,我们从几个比较实的地方、从硬件部分来说。  相似文献   

12.
唐妍洁 《新闻世界》2014,(2):112-113
随着微信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微信营销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瞄准了这一商机。特别是随着精准营销概念的引入,微信的点对点精准营销优势更加明显,这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营销革命,但微信营销的劣势也逐渐凸显。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微信营销的几种模式和特点以及微信营销的利和弊,为传播主体进行微信营销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其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娱乐也不例外。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手机在其碎片化时间进行娱乐活动。本文选取微信"跳一跳"小游戏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游戏理论的视角探析用户在"碎片化"娱乐中的行为动因、"跳一跳"小游戏的传播过程及效应。  相似文献   

14.
微信是当前社交媒体中首屈一指的新型营销平台,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交互性营销、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二维码应用、微信CRM、移动支付等几种出版业进行微信营销的路径,探讨出版业在移动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革命性地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唤醒了一个社交媒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腾讯微信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累积了6亿全球活跃用户,无疑是这一轮激烈角逐的最大胜利者。从传播方式来看,微信的成功在于它对"熟人社交"这一传播领域的敏锐切入并以微信朋友圈为基础发展出粘性极强的网络社区。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这一网络社区并分析其关系链特征和用户行为,认为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优势来自基于强关系链的小众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电子红包的SOLOMO传播实质出发,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语境下的电子红包和作为社交场景入口、多屏联动中的电子红包使用情况,并运用"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传播的仪式观"三个经典传播理论分析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子红包使用行为,最后将电子红包置于整合营销的理论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电子红包的场景传播实质,解读电子红包的传播学意义,并对电子红包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信红包是嫁接于微信平台的金融产品,在深耕娱乐、顺应民俗,以及创新文化的经营策略下,微信支付不断抢占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通过平台化与移动化的发展路径,微信支付的场景逐渐丰富,功能日益完善便捷,在深耕娱乐功能、丰富产品层次性、开发用户支付空间上不断发力,成为一款极具社会交往文化功能的支付产品。  相似文献   

18.
数字     
《传媒》2015,(5):7
110亿"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你对面,你却在抢红包。"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红包大战而发生了一些变化。2月25日,掀起这轮轰轰烈烈大战的两位主角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发布数据: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除  相似文献   

19.
在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音乐链接,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行为变得具有轨迹化和可见性等特征,并且成为了个人自我展示的新风尚。这意味着移动社交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音乐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音乐分享的空间。目前学界对音乐分享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属于报纸、杂志的专题报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笔者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从音乐身份构建、音乐符号交流和音乐作为抵抗三个方面来研究作为微信主力军的青年人在朋友圈的音乐分享行为,分析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20.
微信红包开发者在"中国网络情人节"这一天针对中国受众做出了提高单个微信红包交易额的举动,原本的200元上限在这一天提升为520元,这是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一种主动式自我成长.本文将围绕微信红包开发者的这一举动,研究微信红包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循环互动方式及沟通机制,并探讨该机制的完善对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发展的意义.关于微信红包的大多数传播学方向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微信红包的出现对人际建构的影响或微信红包本身的传播动力,而本文将聚焦于微信红包开发者与微信红包用户间的互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