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北说书是在陕西省北部等地区较为流行的表演形式。在最初的表演中,主要是由穷苦盲人,通过陕北小调等形式对一些传说故事进行演唱,经过不断的发展,对陕北地区一些特有的表演形式,例如秦腔、信天游等曲调的吸收与结合,最终形成说书形式逐渐转化为说唱形式,对长篇故事进行表演。鉴于此,本文对陕北说书在表演中所蕴含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促进其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北说书文化源远流长,几度变迁,成为我国几千年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在阐述陕北说书文化的特点和变迁的基础上,从陕北的地域环境、说书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影响等影响因素来对陕北说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但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飞跃、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对说唱艺术产生了强劲的冲击,说唱艺术原真性因素的传承问题,时代引发的说唱艺术变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何保证说唱艺术原真因素与艺术变异的统一成为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文化主管部门与相关从业者、学者协调,形成多维调适机制,既保证说唱艺术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不消减,又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好地继承、发展传统说唱艺术。笔者主要以黄梅戏、沂蒙说唱、相声及东北大鼓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陕北秧歌是我国著名的秧歌流派之一,被我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大量观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艺术的进步,陕北秧歌文化生态系统也产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对陕北秧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从"走街型"向"舞台型"转换、娱乐型向专业型转换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陕北秧歌文化生态内容的发展特征,也介绍了如何对陕北秧歌文化生态保护信息系统进行构建,以期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及传承。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虽然老腔在发展传承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但它仍具有说书艺术的古韵遗风。说唱性是老腔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主要表现在老腔前手的说书人特征和剧本的说唱性特征方面。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活态文化基因,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目前,延安大学陕北说书进课堂涉及的课程主要有:陕北说书概论、陕北民间说唱文学和口头诗学与陕北说书研究等。为了更好地推进陕北说书进课堂活动,教学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细化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完善PPT课件。陕北说书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非遗”保护,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传承模式、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变化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陕北秧歌作为陕北人民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形式,自然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陕北秧歌由走街型转向舞台型,由娱乐型转向欣赏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这种转向,是社会发展和时代所要求的,而舞台型、表演型和现代型的陕北秧歌则是陕北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所以,要以陕北秧歌文化变迁为契机,做好陕北秧歌的转向工作,努力建设陕北文化,把陕北建成一个文化的陕北。  相似文献   

10.
评弹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说唱艺术已流行百年,其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曲调委婉动听并有多种流派。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评弹在目前的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将时下流行的"互联网+"与评弹艺术结合起来,大胆提出三个假设:"互联网+音乐"、"互联网+演艺"和"互联网+教育"对评弹的推广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讨论三者和评弹推广的可行性,希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高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7,(6):65-69
借助陕北说书文本,分析陕北说书套语的分类、功能及在传统说书和新书中的分布异同,揭示套语的模式化和变异性特征。结果显示,陕北说书套语体现在遣词造句、大段主题、故事类型和结构各个层面;重复使用故事类型/结构套语、主题/场景套语和词句套语便利了韵律操作,帮助艺人延宕时间,引导听众顺利完成认知和情感体验,满足个人价值和审美期待,实现语言的语篇、认知关联、概念、美学和人际功能;套语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特殊时期的陕北说书套语形态和分布在继承传统模式之余还彰显出时代烙印和对传统的偏离,新书中某些套语的变异体现了政治干预下传统和现实、娱乐和宣传在说书场里的汇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地域地缘关系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艺术文化不胜枚举,民族民间音乐这枝奇葩以其独具代表性而屹立于艺术之林,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其中,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韵味而独树一帜,引来无数艺术家的青睐以及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音乐艺术的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对陕北民间音乐进行创新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3.
流行于陕西北部的"陕北说书"是说书人之间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种类,它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与口头程式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故事的歌手》中"程式"的解读,不难发现陕北说书中有很多关于程式化的运用,具体表现为说书中程式词组的运用、说书过程的程式化以及说书中语言修辞的程式化。这些程式化特征不仅能使说书更久远地流传下去,对我们陕北说书的整理与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文化传播需要丰富的语言资料,更需要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信息化时代使英语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媒介方式和传播途径。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文化的传播途径进行了介绍,英语老师应该在互联网+模式下,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搭建英语文化的传播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孕育千年,四川扬琴诞生和生长在这历史悠久的祖国大地上,四川扬琴属于中国扬琴流派的分支,曾经是一种说唱艺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四川扬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四川扬琴保持永久生命力,应对这门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继续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收集、整理和传播文化及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大学图书馆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运用,大学生到图书馆自习、借阅图书的人数逐渐减少,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下降,如何将信息科技妥善的与大学图书馆结合,以及解决图书馆在运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改善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使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从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大学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现如今,"互联网+"已经上升至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大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出了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新概念,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教师》2014,(20):58-58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歌舞艺术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应当把民间歌舞艺术作为教育目标。本文将着重对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女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不断关注,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建设出发,主要从传播的现状进行探究从而提出有效的路径,帮助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成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本文对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摄影的要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摄影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