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处理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演唱者对待声乐作品要以忠诚的态度去理解,领会词曲作家的情感和思维,置身于作家的生活时代及创作意境中,化身为作品人物形象,恰当地运用气息,以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通过对声音的把控来表达演唱者的情感与作品含义,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技巧至关重要,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应用与情感表述要求十分严格,这就需要演唱者灵活运用各类声乐演唱技巧,从而使得整个声乐表演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达到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但是现阶段众多演唱者在声乐演唱技巧运用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声乐演唱技巧的作用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本文就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寓意促进声乐演唱技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声乐演唱包含了情感、思想、字词以及声音等多种因素,审美想象及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演唱以及二次创作等,均离不开审美想象及情感表现。文章对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进行阐述,着重分析了二者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声乐演唱需要将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意境,增强声乐演唱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是歌曲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当声音与情感完美融合是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准确、深刻、细致的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内涵,用美妙的声音表现出来,拨动听众的心弦,才能完美的诠释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5.
美声演唱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反应社会的意识和文化,美声演唱中的情感作为作品的语言与人声之间的链接桥梁,直接影响着演唱者水平的发挥。美声演唱需要通过情感因素的变化,来体现声音的变化,演唱与情感相结合提供给欣赏着美的感受,进而让欣赏者从情感的角度去对美声演唱进行审美。美声演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对于每一首声乐作品的诠释,演唱者通常在每一个音符中都凝聚着强烈的情感因素,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不仅仅是气息、发生和吐字的结合,演唱者还要注意借助歌词语言和音乐曲调来掌握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与情感因素的细微变化。演唱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好声、用好情,以此来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还要做到读准字,做到字正腔圆。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密度与歌唱发声、歌唱技巧以及歌曲情感表达等都有着紧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国内声乐水平不断提高,并对声乐演唱相关领域作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目前对演唱中的气息密度还没有较为系统的归纳。对于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密度的了解和掌握是提升国内声乐水平最根本的前提,并对声乐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声乐演唱中气息密度的运用是演唱者对于歌曲作品演绎、情感抒发最重要的保证,而准确把握单位体积内气息的用量是演唱者对作品完美演绎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声乐演唱一般都是通过声音和情感来感染听众,技巧与情感之间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作为演唱者,必须将技巧和情感完美进行融合才能演唱出动人心魄的作品。本文对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重点的阐述,同时还分析了在演唱过程中如何将两者进行融合,进而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璐 《华章》2007,(9):188-188
情感体验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不能只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用人声来表演歌唱的音乐形式。在演唱中,演也同样重要,而演就需要歌唱者用自己的自身经历与对作品的情感、背景理解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演唱者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一首声乐作品来表达出来,从而渲染听众,使听众感受到作品的作者以及演唱者的情感。总而言之,情感与歌唱密闭可分,我们在学习声乐、歌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声乐技巧的支撑,更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歌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演唱出更加完美,更加具有艺术气息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0.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声乐演唱者使声乐作品有了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声乐作品给予声乐演唱者发挥艺术潜能的舞台.笔者通过对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二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来剖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析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人们用声音来抒发感情、寄托希望和表现美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声乐艺术,又是舞台表演艺术。通过词曲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声音、情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和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完美艺术。  相似文献   

12.
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内涵与生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二度创作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情感与生命力。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需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包括作品内容、情感以及作品创作时的时代环境等,在不偏离作品创作本意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去诠释这部作品,来升华作品内涵,丰富作品情感,实现作品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唯有如此,声乐演唱才能有情有感的,全方位地演绎出演唱者的情感与声乐曲目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演唱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鸣,强化演唱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听众通过听到演唱者的声音,感受到演唱者声音的美,演唱者要将声乐作品的情感、主题,旋律的高低起伏表现得完美无瑕,没有精湛的声乐技巧及扎实的功底,是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演唱者需要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角色特征进行全面的解析,进而形成深刻的情感认知,支配自身丰富的演唱诠释.通过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生动的音色变化,展现出声乐作品内蕴的情感特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全面的理解声乐作品形成深厚的情感认知、利用丰富的演唱技巧赋予深刻的情感力量、灵活的调整演唱音色展示生动的情感色彩等层面,对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的渗透和融合进行了深度探究,以加强声乐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呈现.  相似文献   

15.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演唱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声乐艺术表达过程中,声乐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要从而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促进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其在艺术领域的价值是不可取代的,且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声乐作品的呈现,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在开展声乐演唱时必须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只有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才能感染听众,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因此,演唱者在呈现声乐作品时,应做到人歌合一,充分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元素,演唱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渗透其中,定能呈现高质量的演唱效果。为此,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美声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音准、音质以及舞台的艺术表现。"打哈欠状态"的呼吸方式在美声唱法中运用频繁,这一方式对美声演唱的气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给美声演唱带来歌唱的动力。我们知道演唱时的发声动力是来源于呼吸,而准备动作是吸气,在实际演唱中,气息量吸入的多少要有演唱者来把握,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来调控,"打哈欠状态"可以获得足够的气息量,来支持演唱者在演唱时所需的声音与歌唱。在平常的声乐练习中,要把正确动作与意识运用到美声唱法中,用"打哈欠状态"的呼吸方法带入到美声演唱中,不断的反复推敲练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找准问题后,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便会把原有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罗建玲 《考试周刊》2012,(40):22-23
歌唱艺术是指演唱者对属于一度创作的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演"和"唱"两部分内容,即运用歌声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技巧体现作品的主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许多声乐演员和正在学习声乐的学生更注重的是歌唱声音部分,在声音上精益求精,力求通过科学的演唱方法提高声音表现力和演唱水平,而不重视对歌唱艺术中舞台艺术表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情感体验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上,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成才之路》2009,(11):70-70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