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西民间音乐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风俗等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闹元宵》是由鲍元恺先生创作的整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作品中的一首,该曲是以两首山西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以此改编的手风琴重奏曲《闹元宵》将民间音乐元素与手风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大众了解了手风琴这一西洋乐器,看它是如何演奏出民间音乐的韵味和意境;而且让世界各地的演奏者,通过聆听到来自中国传承着民族文化精神的音乐,同时感受到山西民间音乐独有的民族色彩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是由刘麟和王志信创编词曲的一首山西民歌,该歌曲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目之一。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如歌曲方面的准备和自如的情感转换与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山西民歌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强烈的感情,并且蕴含着真挚、直接的情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以《桃花红杏白》这首歌曲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重视,为作品的演唱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从山西左权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左权民歌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其代表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总结,全面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彝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四川省彝族民间音乐全集》抢救、整理了四川彝族民间音乐的遗产,展示了四川彝族悠久深厚的民间音乐艺术。通过对音乐集的分析、研究,了解四川彝族民间音乐的分布情况、各歌种的风格特征、民间音乐与风俗习惯、民歌的音乐特征等,探讨了保护彝族民间音乐的途径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山西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其内容主要包含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晋南威风锣鼓、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文水鈲子、五台山佛乐、太原锣鼓、恒山道乐等九项内容。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民间音乐的艺术风格及特色,一方面可为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山西民间音乐直接且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山西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6.
《山西杂字》是目前仅见署名"山西"的民间识字读本。在众多"山西杂字"中具有代表性,除具有识字教育功能外,还有知识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时作为山西民间文献,它的编写立足山西民众生活,反映山西地域文化,是晋商小伙计学习经商的课本,对山西民俗风情也有全面的展示。《山西杂字》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使得它具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和追求。因此,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需要我们持续的传承下去。本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间音乐之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尝试让传统民间音乐走入幼儿固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更获得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体现幼儿艺术人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吕骥先生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文章内容与结构,并以"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原则"和"方法和民间的范围",以及"应该研究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距今时间的远近不是新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而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別,也就是说现今创作的音乐只要是表现形式上跟传统音乐一样,那它也属于传统音乐。由于历史的积淀,传统音乐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带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音乐学者学习研究,而民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必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所在.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表演创作》一书中,作者以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民间歌舞音乐  相似文献   

11.
《三月桃花心中开》选自歌剧《长征》,这部歌剧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由剧作家邹静之与曲作家印青耗时四年创作而成。歌剧《长征》共有六幕,《三月桃花心中开》以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女声独唱的形式分别在第一幕、第三幕和第六幕出现。由于笔者声部为女高音,所以本文将从女声独唱(万霞唱段)出发,以歌剧演员的舞台呈现、谱面为脚本,并将本人演唱经验为补充,三者相结合,浅谈《三月桃花心中开》的音乐特色与肢体语言设计。包括音乐曲式的分析、曲风和方言的把握与运用、独唱时动作设计等。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涞水、易县、定兴一带(以下简称"涞易定地区")民间乐社中多数保存了由南宋普庵禅师创作的佛教真言咒语《普庵咒》音乐。此曲在民间礼俗仪式中成为重要的仪式音乐,研究《普庵咒》曲牌的音乐形态,有助于建设中国传统乐学体系和深入诠释中国民间的仪式音乐。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2)
在中央乐团的国庆音乐会上,特邀领唱的是一位被称为“魔喉”的民间歌手阿宝。穿着老羊皮皮袄、扎着白羊肚头巾的阿宝,在一群身着燕尾服、拖地裙的歌唱家的烘托下,金属般的声音,闪电似的穿透力,比一般高音歌手高出八度的音域,构成10月首都艺坛一道别致的景观。而此前,阿宝和山西两位民间歌王石占明、辛礼生举办的“桃花  相似文献   

14.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安远大堂音乐是由历史久远的东林寺佛教音乐与安远地域客家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歌、戏曲等融合而成的民间仪式音乐。它由《阴反阳》《倒水莲》《蜻蜓点水》等十大曲牌组成,一直流传于安远县孔田镇上魏、下魏、大围一带,主要以唢呐为主,多种弦乐和弹拨乐为辅的民间吹奏乐。民间艺人将此用于婚丧嫁娶、做寿上匾等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6.
放风筝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由宫廷传至民间。至明清时期,不仅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词佳句,还逐步开始出现以“风筝”为题材的民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放风筝》在山西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变体民歌,它们遍及全省,兼具“相似性”与“多样性”。文章将重点围绕山西民歌《放风筝》的属性以及它的体裁、题材、内容、曲式、结构、唱词、衬词等方面研究它的变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坡、黄河汾水,独特的地域生活孕育了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片沃土之上有着优秀的山西民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山西民间文化为背景,依托山西民歌这一媒介,演绎着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早期有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近年来,随着《一把酸枣》《唱享山西》《解放》等几部具有浓郁山西味道的音乐舞蹈作品上演,我们不仅看到了山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领略到山西民间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山西厚重的地域文化。结合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编创实践,笔者总结出山西民间舞蹈作品中情与境共同再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个"声音世界",其主要以大自然之音、人物话语以及民间音乐三种形态表现出来。纵观其小说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民间音乐》、《檀香刑》等均有三种声音的自然融入,且以民间音乐为主。这种技法实现了民众与权利者的自由平等对话,是巴赫金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体现。莫言重新发掘出"五四"后受到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与戏曲声音,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形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民间音乐以独特而丰富的品性,凝聚、延续族群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品性,与现代人的伦理观、生活观、自然观、发展观密切联系。文章挖掘中国民间音乐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价值及作用,发现民间音乐生发了现代人伦理关系的共鸣,蕴含着现代人朝向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由的艺术     
陈泽浩 《新读写》2014,(9):41-41
音乐曾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乐趣和丰实多彩的生活,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感受最深的也是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通透理解。克利斯朵夫追求的音乐,融会着古典精神和民间气息。克利斯朵夫出身于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公爵的乐师,家人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给予了他追逐音乐梦想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