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脚鼓舞"是云南傣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舞姿造型、动律特征及其象征性意义,反映了傣族人民的淳朴本性,以及不屈的民族精神,必将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傣族舞蹈作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其优美、轻盈、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舞蹈风格深受大众喜爱。而傣族舞蹈其中一个独特魅力就是手型的应用,通过不同手型的表达,凸显了傣族舞蹈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本文以傣族舞蹈的手型为研究视角,描述了傣族舞蹈中手型的种类,并结合不同形式的傣族舞蹈分析了其手型的运用方法和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云南民族舞蹈教育实践出发,指出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注重开掘民族舞蹈中的文化特性.具体可从民族舞蹈的文化品位、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民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特性等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苗族、水族、基诺族、侗族、瑶族、傣族、彝族、佤族等被称之为“温和的民族”,因为其特殊的居住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结构,女性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基诺族的民族舞蹈的表达方式更是具有男女有别的审美情感,女性主义美学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秦娟 《儿童音乐》2011,(4):59-61
一、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云南所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其柔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造型,长期以来也成为人们解读"彩云之南"瑰丽风情的有力注脚。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用我们最常见的比如傣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古典舞蹈、东方舞蹈以及戏曲等为例,探讨“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感情色彩,它的演化以及在舞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的方法对傣族传统舞蹈的水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研究。研究发现,傣族舞蹈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孕育于底蕴深厚的傣族水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薛晖 《儿童音乐》2016,(2):54-55
一、案例描述 课 题:孔雀之灵——欣赏傣族孔雀舞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模块:《音乐与舞蹈》 执教教师:重庆某高中音乐教师 教学过程记录: 1.教师表演一段傣族舞蹈,学生说哪个民族的,导入课题. 2.师生探讨了解傣族及傣族音乐舞蹈文化.(傣族舞蹈音乐舒缓、柔美,小跳的级进方式,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演奏乐器有葫芦丝、象脚鼓等.) 3.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如掌形、嘴形、冠形、爪形、屈掌等.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及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舞蹈特征形成的共性,以不同的视角解析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引发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关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重要组成部分及如何上好傣族舞课,提出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动律特点,为今后能更好地成为优秀而有创新意识的舞蹈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一百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探讨了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研究了藏族类传统舞蹈的神韵、姿态、动作、节奏。藏族人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并吸收外来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藏族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同时以民族审美的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使舞蹈艺术更好的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和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的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发展趋势及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舞蹈鉴赏课是高校美育的主要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共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契机下,云南高校舞蹈鉴赏教材内容的本土化,既为提升云南本土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一条崭新的途径。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一种表现,使得在中外文化的博弈中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舞蹈鉴赏》教材本土化,是指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通过生动的舞蹈形象图片和观摩经典舞蹈视频,从云南本土的艺术舞蹈代表性作品入手,进行本体鉴赏论述,进而探寻其创作的生活舞蹈母本,深入了解该舞蹈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内容上除普及基础的舞蹈知识外,应以云南本土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重点,增加跨境民族舞蹈与邻国舞蹈相关内容,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舞蹈鉴赏教材。以广阔的视野、浅显易懂的知识点,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美育普及。教材的本土化对美育课程的创新发展和舞蹈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受国家民族教育研究课题组委托,1988年泼水节前夕,我们到云南边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民族教育调查。从昆明到德宏,由德宏转临沧,由临沧入西双版纳,行程上万里,调查县(市)十几个,深入村寨二十多,座谈上百次,并参加了第三次云南民族理论研讨会,从各个方面对云南边境民族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了解,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20.
汪阳 《华章》2011,(28)
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民族舞蹈.多彩多姿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被誉为“世界宝藏中的瑰丽之花”.本文仅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民族舞蹈为例,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