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邹伯宗(1915~2007),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抗日救亡时期一个边角人物,师从冼星海,吕骥,其立志推动浙江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革命音乐奉献一生.本文通过:1、投身抗日救亡爱国运动2、领导浙江地区歌咏运动3、收集、出版抗日歌曲三个方面来介绍邹伯宗在抗日救亡时期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试论民间音乐对抗日救亡音乐的影响王淑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投入了英勇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音乐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歌曲创作繁荣局面,开展了著名的救亡歌咏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冼星海曾指出:抗日战争“需要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群众性救亡歌咏成为桂林抗日救亡音乐运动中最灿烂的乐章。不仅如此,在其他国统区大中城市、解放区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性救亡歌咏亦无一例外地成为这个时期抗日音乐运动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群众性救亡歌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音乐艺术真正变成了战斗的武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了可贵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时,强烈的民族尊严促使贵州民众融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国家意识中.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黔南事变"为分水岭的三个阶段中,包括中共贵州地下党在内的贵州各界有识之士组建了各式各样的抗战团体,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激发贵州各族人民投身到整个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上限时间,过去不少学者主张从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时算起,现在看来,上限时间应当再往前延伸到1932年.因为桂林文化城的进步文化活动,或者说是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从"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直到1938年,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加强对这一时期桂林抗战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研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简述冼星海的歌曲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星海是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革命音乐家。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和体裁,深刻地反映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现实,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是继聂耳之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觉醒,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的歌曲创作是时代的、通俗的、流行的,是在战斗的、健康的、向上的基础之上的时代性、通俗性、流行性,这也是它们的艺术特点。冼星海创作的歌曲,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酷爱而经久传唱,因素…  相似文献   

7.
阮章竞同志走向诗歌,经历了一段极不平凡的旅程:从学绘画到作油漆工,从抗日救亡歌咏队员到剧团团长兼剧本创作员,这位我国诗坛的优秀诗人,从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在广阔的生活和艺术天地里,遨游了二十余年之后,才终于选择了诗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鄞县籍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朱境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皖南事变期间在上海、浙江、皖南等地所从事的抗日救亡工作,同时高度评价了他的崇高品格和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歌曲创作与歌咏活动离不开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就是我们常说的时代性.抗日战争时期歌咏运动和歌曲作家群体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形势紧密联系着的.那惊天动地的歌声反映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战斗精神.这歌声一旦爆发出来,便形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无不感到震惊和愤怒.此后,又发生了“一·二八”日寇在上海的侵略战争.当时任职于上海国立音专的作曲家黄自(1904——1938),与本校的爱国师生到浦东一带为东北义勇军募捐,作词并谱写了我国最早的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响亮地喊出了“抗日”的口号,并把“四万万同胞”作为“中华锦绣江山”的“主人翁”加以歌颂,表明了鲜明的爱国民主倾向,因此很快成为社会上广为传唱的曲目.其后,作曲家又创作了《旗正飘飘》(韦瀚章词)这首合唱歌曲,表达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表现了人民群众抗敌的决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文章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方面积极主张抗日和民主,督促国民党政府改变对内、外政策;同时也积极做过一些有益于救亡的具体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亟,抗日救亡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中心主题。期间,香港发动了为时三天的“一碗饭运动”。文章从阐明具体历史史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一爱国举动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对故国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执着眷念,另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可以更好地诠释和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中国社会处于民族存亡的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配合抗日救亡、争取民主的战争主题,为了更好地鼓舞人民大众加入到抗战的行列中,群众歌曲创作得到了蓬勃发展,而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曲高和寡的室内性体裁,其发展则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歌曲停滞不前了,相反,在一批爱国音乐家的坚守下,艺术歌曲创作在质量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狭小的生长空间中艺术歌曲创作不断向深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以抗日歌咏运动为角度,探讨其对当时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发展的影响,力求对抗日时期艺术歌曲做出历史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那一年,盘锦实验中学全校歌咏比赛的前夕,一个叫王贻爽的女同学主动找到魏书生老师":请您看看我的日记,只看前天和昨天的两篇就行。"魏老师知道,这是许多学生与自己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便说:"好,我马上看。"他从日记中了解到:自去年歌咏比赛之后,王贻爽认识到歌咏比赛指挥的重要,于是产生了当好指挥的愿望。她一直在家里坚持练习指挥,并有了明显的进步。可今年的歌咏比赛,班级确定的指挥是孙亚玲。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没人知道她在家里默默练指挥。虽然她自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全面侵华的脚步.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从事了一系列染指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并且在其拉拢上层僧俗贵族的同时,还向西藏派遣了大量的特务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革命史的各个时期,群众革命歌曲都曾起过巨大的动员、鼓舞和宣传教育作用。而在9·~~8事变以后,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群众歌曲大量出现,是抗日文艺战线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方面军。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战的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符合中国民族最根本的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因而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抗日救亡歌曲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唱,其传播之迅速和广泛都是空前的。这个时期的许多抗日救亡歌曲,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题的迅速和强烈也是空前的。~~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共同救国,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盛极一时,被誉为文化城。它的成因,既与过去历史文化名城奠定的基础有关,又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条件分不开,除此以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共产党对桂林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正确领导,而共产党对文化城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为代表去实现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周恩宋亲自参与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在日战争初期,即武汉、广州失守之  相似文献   

18.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上海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并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委托,远赴欧美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组织工作.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报道.<救国时报>关于陶行知抗日救亡活动及其主张的宣传,体现了双方在民族救亡运动上的高度共识.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扩张分子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以压迫中国的抗日运动。虽然上海事变看似偶然,其实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表现。中国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方性割据势力,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难以全力抵抗日本对上海的侵略。但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英勇战斗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捍卫独立的决心。美英等西方大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而积极斡旋中日停战。上海事变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日本的威胁,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民族主义高涨。作为现代性宣传手段,歌咏在组织动员民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群众歌咏运动和中共歌咏活动的开展,国民政府也开始积极利用歌咏开展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