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笙是源于我国、最早采用自由簧的乐器,音色清越、高雅,极富歌唱性,带有明显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伴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以笙为代表的传统乐器慢慢与群众文化生活融合,走入人们视野并融入人们的日常审美活动中.文章以笙作品《湘江春歌》为研究焦点,简要分析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重点阐释笙作品《湘江春歌》的演奏技巧,旨在为笙乐发展与笙演奏技术的提升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3.
笙作为中国古老民间吹奏的簧管乐器,它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久远的历史。《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这样描绘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古代很多著述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笙的传说,司马迁《史记》中有"女蜗之笙簧"的记载。另外,还有"赤松吹笙","墨子吹笙","丹蛟吹笙"等传说的记载。到曾侯乙墓出土的笙实物,以及唐传日本的笙、到文献记载的竿、笙,都考证着古人智慧留下的痕迹。经历了体积的大小、形状的方圆、笙嘴的长短和弯直、簧片数的增减;笙斗的"以木代鲍",最后改为铜制,以及音域、音位、指法的多种定制、变换和调式、曲式、和声、演奏形式、表现手法与技法等,在不同时期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叫做“笙诗”。有人说“笙诗”只是笙乐的名目,在演唱诗歌时插入吹奏,因此它本来就没有辞;也有人说“笙诗”是用笙伴奏的诗,本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已不能确考。总之,《诗经》中实际存在着三百一十(?)目,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中的诗是按《风》、《雅》、《颂》三大部分来编排的。而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它为什么按照音乐的乐调来分类编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原始时代诗、乐、舞的  相似文献   

5.
漫话笙     
笙是民乐中的一种常用乐器,由“斗子”,“簧片”,“笙管”三个部分组成,大者称芋,小者称笙。《周礼·春官·笙师》:“掌教吹芋、笙。”郑玄注:“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竽长四尺二寸。”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笙,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诗经》中多次提到笙、  相似文献   

6.
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一书的内容,历来被认为只是辨"淫诗"、"笙诗"二端,且持论多有偏颇,因而本书的内容和价值一直未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毛氏此书在论辩"淫诗"、"笙诗"的过程中,涉及到中国《诗》学史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并多有创见,其中有些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告急赴战破阵防,吾师鼓簧画秦王。笙家本无征战枪,凤鸣一曲颂辉煌。笙曲《秦王破阵乐》是张之良先生根据笙的演奏技法和特点重新译谱改编而成,是现代笙曲中古曲题材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同时也是当代笙曲创作和演奏的一次成功的探索。该曲充分运用笙的和声复调以及快速的双吐,充分展示了笙丰富的和声及其表现力。本文从《秦王破阵乐》的历史脉络、演奏技法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多重文本解读,希望给广大的笙演奏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闫海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笙演奏家,作曲家,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奏员。闫海登先生于1960年创作的《晋调》在当时的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晋调》这首笙独奏曲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戏曲的风格特征,在此曲中,为了更好的展现出民族乐器笙的独特音色及这首乐曲想表现的浓郁山西戏曲风味,加入了吐音、打音、指颤、顿气、厉音等丰富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9.
话剧《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以及电影《塞上风云》、《万家灯火》的作者阳翰笙同志,有个笔写叫华汉,熟悉和了解阳翰笙同志生平的人,都知道他原名为欧阳继修,后来改名为欧阳翰笙,而且阳翰笙同志的子女,现仍然以“欧阳”为姓。那么,欧阳翰笙怎么就成了“阳翰笙”了呢?象他那样开始用复姓,以后变成单姓的现象,在中国的姓氏变迁中,是否还有着什么深层的文化、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书上,对于1853年在福建海澄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小刀会领袖是谁?各书记载不同,据所见有下列八种:黄威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牟安世:《太平天国》;戒笙等编:《太平天国革命战争》;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著:《太平天国兴亡史》.)黄德美武汉市三轮合作社、武汉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近代史稿》;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史事记》.)  相似文献   

11.
笙协奏曲《文成公主》体现了笙的多彩音色,以及其特有的和音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文章论述了笙的种类,形制,簧数和演奏该作品的技巧分析,如呼舌、颤指、花舌、剁音等技巧在作品中该如何运用。  相似文献   

12.
笙曲《秦王破阵乐》是张之良先生根据古曲译谱改编而成,是现代笙曲中古曲题材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该曲运用了全面的演奏技巧,再现了唐代大曲的恢弘气势。本文从《秦王破阵乐》的历史、音乐特色、张之良先生同时期作品的比较、该曲曲式结构的浅析等方面来分析这首笙曲佳作。  相似文献   

13.
[作家连线] 刘畅,本名刘永泉,河北保定人.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歌作家和诗人.系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 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画报》《中国校园文学》《娃娃画报》《幼儿文学》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以儿歌为主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理论辅导和点评文章千余篇(首).曾获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童谣奖、 河北新童谣奖、湖北省优秀童谣奖、2010年十大网络民谣奖、2010年十大精彩民谣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4.
正扎西才让,藏族,1972年生,甘肃甘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南州作家协会主席,第二届甘肃诗歌八骏之一。作品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小说选刊》《诗选刊》转载并入选《新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好文学》《中国诗歌白皮书》《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等60多部年度选本。获第四届海子诗歌奖、第四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甘肃省第八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五届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4,(Z1)
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评选工作于2003年10月18日在安徽黄山揭晓,《中国少年报》《初中生》等20家报刊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上海中学生报》《中学生》等40家报刊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第五届冰心散文奖(2010-2011年度)揭晓,洪烛的《黄河》、孤岛的《塔里木河的自述》等30篇散文作品获得单篇作品奖;潘向黎的《茶可道》、倪萍的《姥姥语录》等30部散文作品集获得散文集奖;马力的《中国现代风景散文史》等5部(篇)作品获得散文理论奖,另有30部(篇)作品获得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评选于2003年10月18日在安徽黄山揭晓,《中国少年报》《初中生》等20家报刊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上海中学生报》《中学生》等40家报刊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器乐作品中,胡琴、唢呐一般是由扬琴、笙伴奏,古筝、琵琶、扬琴、中阮等弹拨乐器独奏。现代中国器乐作品的伴奏乐器大多使用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演奏家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合作,都有了新的高度和难度。本文以二胡作品《雪山魂塑》,琵琶作品《花木兰》,中阮作品《云南回忆》,竹笛作品《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古筝作品《如是》为例就艺术指导角度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教育科研论坛》杯中国书画奖”颁奖典礼近日在郑州隆重举行。程满仓先生以评委会最高分荣获中国画奖一等奖,成为2006年《教育科研论坛》杯奖的“美术状元”。张右等荣获美术奖、书法奖。李晨光教授荣获教学名师奖。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生》2012,(22):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提到这些优秀的国产影片,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阳翰笙阳翰笙原姓欧阳,名本义,字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另有笔名"华汉"等。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既是作家,又是编剧、戏剧家、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