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度比即甲、乙两者的速度之比。求速度比的一般方法是:必须知道甲速度和乙速度,或者知道路程、时间。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甲速度和乙速度,用甲速:乙速再化简即可求得速度比。如果有了上述的已知条件,这种解法倒也简单。但是,有的应用题既没有速度,也没有路程这个直接的已知条件,再用这种解法就显得太繁了。如,“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行15小时,两车从两地同时开出,相遇时客车离乙城还有192公里,求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  相似文献   

2.
运用积不变     
<正>问题:从A城到B城有32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如果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几小时?思路点睛: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求出甲车的速度是320÷8=40 (千米/时);再根据“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是40×2=80 (千米/时);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的时间就是320÷80=4 (小时)。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导入1.轧村小学需加工900套校服。如果联系甲厂,10天能完成任务。师:从中,你可以知道什么?(900÷10=90(套))师:你是怎们算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1÷10=110)师:90套和81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页例3“有关0的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夯实基础师:我们学习四年数学了,说一说你们都会哪些运算,并请说出它的结构。预设:加法:加数+加数=和乘法:因数×因数=积减法:被减数-减数=差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师:(指着除法结构)这个式子有什么要特别说明的吗?师:谁知道减法和除法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导入 1.轧村小学需加工900套校服.如果联系甲厂,10天能完成任务. 师:从中,你可以知道什么?(900÷10=90(套)) 师:你是怎们算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1÷10=1/10) 师:90套和1/8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如果联系乙厂,15天能完成任务,从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生:乙厂每天加工60套或1/15…… 师:如果我们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批校服,可以选择怎样的联系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接触了三位朋友的小孩,分别是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个孩子在做计算题时,不论是乘除,还是加减,都会在练习本上一丝不苟地列竖式进行计算。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访谈回放】为了弄清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原因,我给四年级的这个孩子布置了几道计算题。80÷5=37×9=18×11=60÷2=他在计算80÷5时,在练习本上列起了竖式,并得出正确的结果。为了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我和孩子进行了交流。师:如果我算这道题,就这么算:二五一十,二八十六,最后结果是16。你知道我是怎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还记得什么是正比例吗?生:两个量相除,如果除的结果是一个定值,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比值是一定的。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评析,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片断师:我们来读读课本上的"资料袋"。生:(自由读)"1934年10月……"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生:长征的路程有二万五千里。生:……师:那么大家知道教材编者为什么要编上这个"资料袋"吗?  相似文献   

10.
【案例】《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片断一:出示:2000÷5=200÷5=20÷5=师: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多少?有什么发现?师:那么,继续往下写能得到……?生:2÷5=0.4,0.2÷5=0.04。师:这两个算式和上面三道算式一样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片断二: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计算11.5÷5呢?反馈:生:11.5元=115角,  相似文献   

11.
求被除数     
<正>求被除数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求被除数。在除法中,我们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例如:24÷3=8如果把这个除式中的8和3相乘,结果就正好等于被除数24,即8×3=24 (商×除数=被除数)。  相似文献   

12.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月的天数;会判断平、闰年。难点:内化理解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由来。【教具、学具】课件;各个年份的年历卡、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认识)我姓什么?(生:姓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大屏幕下方看到的)你很善于观察,认真观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位善于观察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些同学的生日就快要到了?刚才我们在说生日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14.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商不变规律"教学师:口算100÷20=?生:5。师:在100÷20=5中,100、20、5分别是什么?生:100是被除数,20是除数,5是商。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填在下面表格里,怎么填?生:"被除数"下面填100,"除数"下面填20,"除法算式"下面填100÷20,"商"下面填5。师:如果老师把被除数100乘2,除数20也乘2,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并算出商吗?生:除法算式是200÷40,商还是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填写表格)  相似文献   

16.
[题1]在○里填上>、<或=:978÷9○761÷7. 这是三年级学生的一位家长碰到的难题.孩子是这样想的:978÷9=108有余数,761÷7=108也有余数,大家都分到108,所以是相等的,余数是别人的.孩子的母亲这样说,因为978÷9=108……6,761÷7=108……5,两个除法算式的商相同,那么余数大的算式的得数就大,所以应填>.而父亲的意见是:如果用分数或小数求商,可以知道978÷9=108.6,761÷7=108.714……,很明显,应填<.  相似文献   

17.
一、自主学习投影显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完成例1的学习。自学提示(投影显示)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否有关联?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师: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什么变化?生1:时间变了,路程也跟着变。生2:我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时间由1小时成2小时、3小时…  相似文献   

18.
【聚焦】 1.学生作业写真: (1)计算:1.85÷5=3.7(批语:1.85平分5份后得到的结果会比原来的被除数大?)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动,揭示目标师:(出示长方形)同学们,这是一个长为a、宽为c的长方形。根据这些信息,还可以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的面积是a×c。生:它的周长是(a+c)×2。生:周长也可以是a×2+c×2。师:同学们用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计算周长。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是的,这里面藏着我们刚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你看,  相似文献   

20.
<正>到了六年级复习阶段,对于"350厘米=__米"这道题,笔者以为学生不应该再出现问题。可事实是,试卷上的这道题还是有好几位同学做错了。讲评试卷时,笔者放慢节奏,请其中一位做错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做错的学生正视已犯的错误,强化正确认识。【教学实录】板书题目:350厘米=__米。师:XXX,这道题你做错了,能告诉大家做错的原因吗?生1:我不知道要用"350÷100"。师: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用"350÷100"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