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怡 《知识文库》2023,(10):176-178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有意义地学习是最适合不过的。班本活动作为课改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儿童本位”观念缺失、活动内容生搬硬套的现象。“班本活动”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设计、执行的活动,其核心价值是以儿童为主体,动态构建活动内容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本文以大班“自然资源”为例,阐述班本特色活动在“生成—推进—总结”三个阶段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教育就是熏陶人格、影响品格、点燃情感,这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愈加清晰地认识到基于儿童经验、兴趣、发展需求的班本化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源于儿童生活的班本化课程,让我们看到幼儿园课程管理、设计与实施者儿童观、课程观的转变。但当我们将课程“权利”下放到班级时,如何保障课程质量,确保每位儿童在生成性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管理者必须审慎应对的问题,在看到...  相似文献   

3.
“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随着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开发班本课程逐渐成为目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建构的重要形式。的确,班本课程以儿童为本.的核心价值,针对儿童的经验、兴趣、需要因材施教,更能彰显课程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虞永平教授在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报告中曾提到:“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并努力落实,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途径。”而班本课程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围绕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展开,同...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班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指导和园本课程的引领下,结合班级幼儿各方面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着班级的特点,体现出班级的独特之处,是园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最贴近班级幼儿实际的活动。本文将以“小剪纸、大区域”的班级课程为例,简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学术团队合作开展了“从中国儿童视角(重新)构建入学准备”的研究项目,并邀请马赛克方法的创始人之一艾莉森·克拉克(Alison Clark)教授担任项目的咨询顾问,指导研究团队更好地解决方法论问题以及伦理挑战。该研究旨在立足参与式研究取向,基于儿童的视角(children’s perspective)来追踪研究儿童从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整个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机构学习与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7.
“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课程,使课程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发展”是幼教人的共同心声。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班本课程的诞生》一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愿望。该书是国内首次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提升,是幼儿园教师对基于班级的课程开发作出的一次有益尝试。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在理论篇中,本书呈现了作者所理解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实习场、兴趣-问题学习导向等相关理论,而且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教师眼中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家长观及课程观…  相似文献   

8.
谈幼儿园的“说课”□安西县第一幼儿园雷月英“说课”是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和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在幼儿园开展“说课”,有利于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正确理解并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广义的课程观和科学的整体观,对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马赛克方法、基于儿童视角对儿童自然缺失症进行探讨。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理念不科学、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电子媒介使用不恰当,导致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自然接触,且与自然接触的内容单一。据此本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政府要顶层设计,制定总规划;家长需理念转换,有意识引导;幼儿园可以幼儿为本,还原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混龄户外区域运动是混龄活动与户外区域运动的结合,对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儿童视角出发,运用马赛克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的各种体验,发现儿童对于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的关注点集中在运动主题、难度、材料、同伴、规则方面,总结出儿童理想的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的特征是情境有趣、难度弹性、器械合理搭配、氛围自由。  相似文献   

11.
林敏 《天津教育》2022,(23):51-53
<正>教研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促进园所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阐述了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借助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活动研究”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幼儿园实际,园本教研推进新教师班本化课程的实践。主要从“现状与问题”“探索与实践”“展望与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赛克”是造房时装饰地面用的小块几何形瓷砖。马赛克光滑平整,色彩绚丽,坚硬牢固,容易清洗消毒,也便于安放、收藏,是幼儿开展拼搭游戏的好材料。下面介绍几种正方形“马赛克”作为活动材料的游戏。一、拼搭图形选择各种颜色的“马赛克”拼搭各种图形,红色的花,绿色的树,颜色相间并对称的花,房舍等(图一)。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原国家教委1990~1994年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五省市幼小衔接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影响儿童学习适应能力的诸因素中,儿童主动性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说明学前儿童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影响到其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让幼儿主动地学习。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幼儿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与倾向;二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三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提高其主动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正>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园应用有效策略将绘本应用于美术活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是幼儿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有效提问就是通过教师巧妙的激疑设问,引发幼儿聚焦问题积极思考,在主动实践探究中寻找问题答案。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通过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在师生和谐互动中,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激发幼儿建构理解知识,梳理核心经验,有效推动班本课程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幼儿的经验是他们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探究对象的认识。在开展班本课程的同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会为幼儿选定主题,并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主题网络架构,在活动过程中,存在拼盘式、脱离幼儿经验、探究浅层化等问题,影响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各种各样的鸟”班本课程主题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教师马赛克文化:概念、原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教师文化中存在着一种马赛克现象,它体现出教师之间貌合神离的特征。我们把这一特征称之为“教师马赛克文化”。这是在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和教师派别主义文化的不断演变和渗透背景下产生的。它有两个种类:个体马赛克文化和群体马赛克文化。每一种类型均有其特定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要超越教师的马赛克文化,就必须创作教师的自然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康德说:“学习,是一个像诗一洋迷人的字眼。”的确,学习是美好的,儿童的学习更是像诗一般的。“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儿童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阿什利&#183;蒙塔古)地上的蚂蚁、天上的白云都能让他们好奇,他们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自然地、综合地学习,学习是儿童最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需要。由此,可以说,支持儿童的学习应当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使命。这在口头上讲起来似乎并不难,但要在教育实践中做的话,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正>种植园地是幼儿园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创设的种植环境,是幼儿融入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班本课程“快乐种植”,从幼儿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让幼儿在快乐、健康、真实的“生活”和“经历”中走进自然,感悟生活,收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回应性评价作为近年来多元文化教育的重点,倡导充分考虑文化之于评价的意义,将文化纳入评价之中,其影响日益扩大至学前教育评价领域。本研究通过对美国12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美国幼儿园教师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视文化影响的评价理念,教师须了解并尊重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其纳入评价设计,即“尊重性评价”;适宜文化情境的评价实践,教师须采用文化适宜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即“适宜性评价”;强调文化沟通的评价结果,教师须吸纳熟悉儿童文化背景的家庭、社区人员、其他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即“协作性评价”。由此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文化回应性评价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一是建设适宜我国多元文化背景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吸纳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三是加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