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竖式记录每一步计算的过程。要理解其算理,就要在教学中做好情境意义、操作过程与竖式记录的关联。“有余数的除法”单元的核心目标有两个:(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并掌握除法竖式。从有余数的除法开始学习除法竖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同时,学习除法竖式的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含义。  相似文献   

2.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1):56-59
“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三个例题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别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比除数小。这块内容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研究。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指导下的“分豆子与有余数除法”、杭州丁杭缨的“方法可以多样,但需要有主心骨”等。前不久,在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吴老师执教这一课,对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5.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情况: 以上三种错误的原因是对有余数的除法不理解吗?我觉得并非此因,而是由于前一节。除法竖式”教学中忽视了两点:其一是在除法竖式上为什么找到商以后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它的意义何在?其二是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是何意?而只是把除法竖式作为一种书写格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能整除的除法竖式计算中受到的仅仅是格式的训练,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相似文献   

6.
有余数除法是一节经典的老课,使用老教材时笔者也执教过多次,都是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下一节课教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次教下来,发现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时,学生体验不到除法算式书写格式的优越性,除法竖式为何与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不同;在列有余数除法竖式时,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竖式的被除数的下面,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在经历二年级上册一系列分物活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除法竖式、余数的认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等单元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笔者发现,教师在该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追求生活联系和知识延伸拓展、对运算意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意义;2.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结合具体教学,对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等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投影仪。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板演)用竖式计算:并说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余数的产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生活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人教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编排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之后,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含义及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本质及各部分含义,这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下面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编排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3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可从以下教学片断中领悟到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师:观察15÷6=2……3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数学课,大致包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评析课等类型,其中练习课既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又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专项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为例,谈谈我对小学数学专项练习课的一些思考。一、练前知识梳理,注重知识网络构建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1.认识除法的竖式,会正确地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2.掌握整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既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又是各阶段除法计算的基础。由于“余数”是个新概念,试商又比较复杂,因此,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效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例1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能够整除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准备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竖式4J8中,除尽后余数位置上的“0”表示什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  相似文献   

16.
葛颖华 《贵州教育》2011,(16):31-33
“有余数除法”在老教材中的一般教法是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下一课时再教有余数除法竖式。按此教法教下来,我发现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时学生体验不到除法算式书写格式的优越性以及除法与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有何区别;在列有余数除法竖式时,竖式的被除数的下面本该写除数和商的乘积,学生往往受无余数除法竖式的负迁移直接写被除数,每次总要...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因其计算结果有余数,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此外,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竖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横式竖式的读写法及应用题单位名称的确定,都比表内除法复杂。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例题2和例题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联想以往计算除法的经验,引领学生猜想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研究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除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关键试商。教具准备根据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7个圆形卡片…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次出现除法竖式是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利用两个问题,借助分物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