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家庭墓地》是一首戏剧诗。弗罗斯特在《家庭墓地》中使用了许多戏剧手法,主要包括戏剧语言(口语化的语言和戏剧对话)、戏剧冲突、戏剧场景(戏剧地点和人物)、戏剧结构、戏剧讽刺、戏剧悬念以及对人物动作的戏剧描写等。诗人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其诗作迸发出一种艺术张力,并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立与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作为中学文学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戏剧教学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理清人物关系、分析主要矛盾的课本剧、话剧的固定教学模式中,缺乏一种对戏剧文学的探知力。而建立在核心素养下的戏剧教学,将打破以往戏剧教学"新瓶装旧酒"的一般模式,发现戏剧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①掌握戏剧语言对于展开剧情、表现人物性陷的作用及其特点;②了解戏剧作品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来刻划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③学习作者通过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加浓悲剧色彩的特点。 重点: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鲜明的复杂的特点;难点:对剧中个性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的分析理解;可考点:戏剧的有关知识,如戏剧角色、分类、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戏剧语言鉴赏。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剧本,掌握基础知识:(二课时) 1、导入:①戏剧有哪些特点?(戏剧是综合艺术,具备着语言、美术和舞蹈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因素,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4.
戏剧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以人物台词为手段,浓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集中突出了戏剧的冲突。本文以“冲突”为教学的核心,从阅读、欣赏、写作三个维度建构起了立体化戏剧课程,把文学欣赏、文学写作和戏剧表演融为一体,达到提升学生的鉴赏、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构想 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供教学使用的教材单指戏剧文学,即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戏剧文学的舞台性,决定了它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台词,传统戏曲中包括角色的道白和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戏剧冲突,推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育戏剧的概念厘清近几年,教育戏剧逐渐走进课堂,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科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正式将戏剧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对“教育戏剧”提出具体学业要求。教育戏剧,简称为DIE(Drama in Education),是一种将戏剧方法和元素融入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戏剧教学指的是有关戏剧文学(剧本)的阅读教学。剧本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戏剧表演的基础,是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剧本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角度、口吻描述生活,而是主要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台词)展示生活、构成内容。剧本的台词往往富于动作性——充分体现着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情节的进展。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讲究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故而“集中性”是剧本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无论新教材还是旧教材,戏剧的分量都不轻。但因为戏剧本身的特殊性,高考很少涉及到戏剧鉴赏,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对戏剧教学不重视且教学方法欠妥,戏剧教学仅限于了解情节、主要人物,或看看教学片之类,  相似文献   

10.
“回顾法”是西方戏剧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但如处理不当,极易使戏剧在回顾之中失去其戏剧性。易卜生的戏剧回顾频频,却戏味盎然。易卜生成功处理“回顾”与“戏”之关系的方法是:将过去戏与现时戏有机结合起来;以“回顾”引发和展示戏剧冲突;在“回顾”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回顾”中发现人物关系,促使人物关系变化,增强戏剧悬念。  相似文献   

11.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有着不同于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的语言构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正是由于剧本语言的种种特殊要求,决定了剧本语言的特殊形式和特点.戏剧的语言形式主要有两种:人物语言和情景说明.其中,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的主体,戏剧中的剧情及人物思想都是靠人物的语言及行动来体现的,动作性、个性化和丰富的表现性是戏剧语言的最主要特征.本文就从戏剧语言入手,分析戏剧文学不同于小说、诗歌等文体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文学.  相似文献   

12.
周婷 《华章》2011,(36)
本文通过结合文本对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在剧情、人物塑造及戏剧主旨等方面进行一次粗浅的比较.通过比较希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戏剧对西方戏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方戏剧对于中国戏剧采取的是一种继承发展的态度;中国戏剧应该学习这种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塑造艺术形象,其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必须服从于戏剧冲突的需要,并且在戏剧冲突中得以充分的展示,戏剧的语言富有鲜明的动作性,含有丰富的潜台词。过去总认为,初中生学习戏剧,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以为只要把戏剧的一些常识介绍清楚,把人物形象及主题提一提便可以了,因此教学比较随便,错误地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很少把时间还给学生,没让他们自己去发掘知识、发现真理,致使他们失去了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教学意图 本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学生搜集汤显祖的有关生平及戏剧,借助交流、资源共享去了解作者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剧中人物的戏剧冲突,体味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并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理解封建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戏剧文学鉴赏,在高中文学鉴赏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弱化。选入高中教材的戏剧文学作品,大多是从长篇中节选的,学生没有对“整体”的阅读,鉴赏“部分”就有困难。也有技术因素,作为戏剧文学载体的剧本,有其自身特点: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及意蕴丰富的潜台词,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结合剧本的这些内容学习、鉴赏,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实难奏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蒋瑛  崔晶 《中小学管理》2023,(11):49-52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戏剧教育具有思想性、表现性和假定性等特征,在促进学校美育和德育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社团活动和“教育戏剧”等形式,实践中存在普遍缺乏对戏剧教育的整体设计、对戏剧教育目标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专业戏剧教育师资匮乏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利用戏剧教育促进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一是依托戏剧常规课程和兴趣社团,构建规范立体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二是依托专业力量,充实戏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戏剧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推动戏剧融入教育教学,开展多种形态的戏剧德育。  相似文献   

17.
一、训练目标戏剧是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舞台艺术。戏剧剧本即戏剧文学,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1.根据具体的语境把握戏剧冲突和人问性格。没有冲突(矛盾斗争),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生活矛盾的集中反映,是人物性格内在冲突的情意激化。戏剧冲突的构成:()对立性格的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2)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3)人物本身内心的矛盾冲突;(4)喜剧性的冲突和悲剧性的冲突等。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一系列的能够看得见的外部形体动作;(2)通过…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戏剧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老师把戏剧教学课上成了诗词欣赏课、小说鉴赏课,如何避免这种现象?从教学实践来看,应该抓住戏剧的本质特征,从戏剧冲突、主题思想、人物心理、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找到教学的平衡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教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味.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历来注重对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的分析讲解,而对中外戏剧的比较教学却比较忽视。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戏剧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注重跨领域学习”等目标要求,我们现行的语文教育方式似乎显得陈旧。本文将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入高中戏剧教学当中,目的是想探索戏剧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石淑芳 《考试周刊》2012,(42):40-41
【教学目标】(1)明确戏剧常识,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故事梗概。(2)概括情节,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理解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3)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体悟人性的复杂性。(4)鉴赏戏剧人物语言。【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印发材料,课前预习,课堂点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