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竞 《教育探索》2022,(9):40-45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焦点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新就业形态成为年青人就业的新趋势,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大学生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呈现出新就业方式普及化、发展模式的多元化、职业趋向无边界化等特征。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观念和职业期望发生转变”等问题,应从升级就业质量评价标准、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就业服务政策转型三个方面促进大学生新就业形态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灵活就业符合用人市场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活就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就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因此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共同营造良好的灵活就业环境,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建立大学生灵活就业档案,加强灵活就业档案管理,提高灵活就业档案运用水平是提高大学生灵活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就业档案应用平台造就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使得供需双方能较全面地互相了解信息,达成就业意向,从而可为高校就业工作树立良好信誉,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率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发表于2019年至2022年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中文文献。通过文献分析解读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发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点和困境。结果发现,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有: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质量、就业现状、择业观、创新创业、返乡就业、就业影响因素、就业相关心理状态、就业困境、就业匹配和非正规就业。大学生就业困境包括:就业市场环境与产业结构变化;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支持不足;大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充分导致综合就业竞争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转变,大学生面临就业紧张的严峻问题:高校教学内容及体系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促进社会稳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着手:经济新常态下的首要任务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建立基于地方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服务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其次要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各个子系统,包括大学生就业教育系统、就业培训系统、就业服务系统和就业市场系统,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就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多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出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如何改革大学生就业管理,使大学生尽快为用人单位所接收,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研究的新课题。一、大学生就业管理中的问题1.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制约和管理。从就业工作方式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主要采用学校直接面向用人单位或举办人才招聘会等方式,这种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信息渠道比较窄,成交率比较低。从就…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作搜寻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应用中的不断完善,为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方法。在借鉴和应用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分析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索渠道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与研究,提出了多渠道开发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基本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提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实效化管理平台、构建立体化宣传平台、建立就业期权市场、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就业形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影响下,日益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新力量。作为就业群体中备受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新就业形态对其求职心态带来的影响是勇于奋斗还是主动蛰居?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访谈,借助Nvivo12 Plus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分析新就业形态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求职心态的表征及其发生变化的内在逻辑,提炼出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求职心态影响的四条中介链,以期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心态起到积极影响与教育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业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就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分析就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子就业管理模型、纸质就业协议电子化、电子就业协议签约架构和电子就业管理信息平台等内容,构建了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就业决策科学化,最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86-187
就业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事业的成败。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短时期内不会减弱。文章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多重实践平台、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以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日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跃升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的学科依据。社会的进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必然引发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高校就业市场营销呈现出营销方式网络化、营销现场社会化、营销人员职能专一化、营销产品自主化、定制营销范围扩展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程度的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市场随之出现"西冷东热"的现象。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辽宁省大力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形成了以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各市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创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区域性合作和发展,构建全国就业市场联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今时代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起,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要遵循"大学生自主,政府支持、高校引导"的方针来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打造新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7.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8.
彭军 《文教资料》2008,(5):187-188
本文在初步论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概念、内容和建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社会支持系统应由社会支持、个人支持和自我支持构成.建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并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雇主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高校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课堂教学、与雇主的合作、发挥校友的作用以及寻求政府的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市场是大学毕业生供需有效对接的主要平台,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还有待完善,就业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缺乏公平就业的制度保障。当务之急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创新就业市场体制机制,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