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沛  张国礼 《教育探索》2005,(10):116-117
根据国内外学者编制量表的经验,自行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问卷,对新疆塔城市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职业现状及其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职业压力对教师健康的不良影响显著地大于对工作的不良影响;不同学校、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Schmidt编制的TPACK问卷及KOEHLER的TPACK知识问卷,修订得出幼儿园教师TPACK水平问卷并对贵州省18所乡村幼儿园24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TPACK总体水平偏低;不同职称、教龄教师在TPACK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育培训频次在TPACK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领域整合程度不够。根据结论,有针对性提出提升乡村幼儿教师TPACK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主体不同,我国县域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内涵不同。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短缺”的本质是人事资源短缺,反映的是教师资源总量不足、渴望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学校校长来讲,“短缺”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流失,反映在教师稳定和管理上的困惑;对教师个体而言,“短缺”意味着“超负荷”和“忙碌”,反映了教师工作事务繁重的现实。造成教师短缺的原因主要包括生育政策放开和城镇化进程使教师资源难以满足现实增长的需求;政府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效益被城区工资和消费的吸引力抵消,政府与市场合力下的“县城招考”政策助推教师进城;压力增大和消极情感体验使得教师职业成为编制内的次优选择。在新形势下应强化编制动态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建立“教师选调”计划,增强农村优质教师供给;待遇与农村工作年限挂钩,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风气,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提升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促进乡村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对四川省P县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职业供给力、职业保障力和职业发展力三力促动的结果。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存在职业供给力不足和“下得去”的区域差异较大、职业保障力薄弱和“留得住”的结构性障碍突出、职业发展力欠缺和“教得好”的协同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需构建“回归乡土”的精准化引培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构建“集体共创”的联动化留人机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构建“主体能动性”的长效化育人机制,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幼儿园编制外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00名公办幼儿园编制外教师。研究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编制外教师工作压力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园所级别影响幼儿园编制外教师的工作压力,对聘任制度认识的不足也会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从关注编制外教师的压力状况,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注重自身调适;加强教师聘任制度宣传力度,维护合法权益三方面缓解编制外教师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婚姻、学历、教龄、职称、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减轻乡村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给予乡村未婚教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才能;多渠道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适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良好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关键。笔者以湖北省中部地区X县的农村小学教师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实地调查。X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乡村教育吸引力弱;教师专业知识窄化,乡土知识挖掘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科研效益不足;教师参与培训的程度有待提升,培训适切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需要优化“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与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构建网络协作的城乡环境;培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善教师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适应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成长,更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G市2259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整体水平较高,教师职业心理适应、职业关系适应、专业知识适应、专业能力适应、职业环境适应之间相互影响,教师职业适应在年龄、教龄、初始学历、岗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性质、不同评估等级、不同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存在显著差异。为此,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体系,合力构建良好职业环境;强化分类指导与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幼儿园教师群体职业适应水平;关注园际差异,努力提高相对薄弱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及其主要压力来源,揭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特点、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和学生因素;参加课改实验教师与未参加课改实验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再缓慢上升,其中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表现出较低程度的职业压力,而后职业压力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升高;城市区域和学校类型等背景因素在教师职业压力总分上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160名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为对象,探讨教龄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教龄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教龄段的幼儿园教师其专业发展在工作状态、发展水平、发展意向、知识需求、发展途径五方面均存在差异,10年教龄段的幼儿园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应根据不同教龄段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和能动作用建立分层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承诺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的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其中规范承诺的程度较高,情感承诺次之,而持续承诺相对较低;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和不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承诺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差异;小学教师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上高于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在全国各地出现教师招考遇冷问题,教师招考遇冷缘于教师职业荣誉感较低、教师职业吸引力弱以及生存发展空间受限这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追寻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应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来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提高教师工资等待遇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对368名基础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2)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3)性别、城乡、学历层次影响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男教师,城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乡镇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中学或中专学历的教师。(4)教龄不同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现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育源远流长,内、外在自然教育交互融合,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所属地、不同性质幼儿园、是否是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与单位不同劳动关系、不同月收入、不同级别幼儿园和班级的幼儿园教师在自然教育理念和实践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教育的实施尚需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国家立法层面——配置资源(城乡、公私、在编与非编)均衡,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教育制度层面——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吸引高素质愿奉献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层面——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调研分析,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中存在教师动力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师资结构失衡等现实挑战,需要从激发乡村教师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三个维度寻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前师资多层次分布与多样态培养在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各有所长的师资力量的同时,“宽松入职”与狭隘的专业知识观也导致学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产生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反智倾向”,导致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不足,形成幼儿园教师流动失衡的“恶性循环”。对此,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与“地位”,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同时加强和完善严格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进而从源头上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依旧突出,提升空间依然很大,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亟待提升。基于ERG激励理论视角,从生存、社会关系、成长需要三方面探讨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仍较低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从薪资、培训、教师自我发展等方面努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小学教师职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为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责任心问卷,对重庆市432名教师职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教龄和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职业责任心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责任心总体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个别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小学教师职业责任心发展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而性别差异和学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修订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河北省513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但情感耗竭程度相对比较严重;(2)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三个维度随教龄增长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3)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初中教师;(4)5~14年教龄和15年以上教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都显著高于0~4年教龄段的初中教师。结论: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不太严重,但在情感耗竭维度方面较为突出;高中教师以及教龄在5~14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程度更高,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是制定合格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调查发现,民办园普遍存在“节能增效”、师生比缩小、教师严重缺编、一人兼多职等问题。我市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上规定每班2名教师的精神,制定了合格民办园教师的编制标准,并出台“教师数量不足一票否决”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