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实物理”教学是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是深度学习理论的物理学科化表达,就是“在真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倡导以“情境与问题-引导与探究-应用与实践”的思路组织教学.以概念课“功”的教学为例,解读“三生课堂”特征和具体实施过程,如“渗透HPS教学内容,突出科学本质教育”“创设挑战性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实现概念学习进阶”“单元教学设计使问题和活动结构化”等.  相似文献   

2.
姚巧芳 《辽宁教育》2023,(23):71-74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以“探索香格里拉市大气之谜”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运用“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整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以问题链为线索,开展基于真实旅行情境的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所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笔者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将语文学习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认为学习语文是有用的,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二是要能在课堂中设计出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提高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三是能够设计孩子在课外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呢?笔者以二下《亡羊补牢》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设计和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压强”概念为例,呈现在常态课堂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及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运用项目式学习重构初中科学课堂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5.
本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背景,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探索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强调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情境”为平台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情境学习理论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英语网络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罗颖 《湖南教育》2009,(10):57-57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科学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创设“情境”,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通常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理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以“牛奶包装盒(利乐包)的相关实验探究”单元课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选取情境素材、确定课堂任务、设计课堂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方案等方面论述促进“深度学习”教学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不提高,课程改革中“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也将持续。课堂教学设计要素的重构以课程标准、科学教学的新特点、新课堂的现实要求为起点.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教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创新空间等十个要素组成.各要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对话”为教学主旋律.围绕学生发展.共同构成新的互动关系模型。在新模型中,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比较明确.教师与学习内容(教材)构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初步适应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需要.对新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点。2022年,国家首次将学习科学写入教育文件,旨在基于学习科学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友善用脑课堂为研究对象,依据“一三八”课堂教学范式和“T+6M+C+PE”教学策略,提炼出友善用脑课堂的根本与核心,并分别从理念与环境、学习目标、情境与活动、活动规则、课堂评价等角度详细剖析了课堂教学动机内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动机系统构建建议,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课堂中,对科学概念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要遵循项目化学习规律“确定核心概念—预设项目化学习成果—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认知程序”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按照项目化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即“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核心概念—结合生活情境,验证核心概念—利用驱动性问题,探究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核心概念”。在科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既能满足课程拓展的需求,又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逆向设计”理论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新闻单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要求以活动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教材编排为基础,以逆向设计理论为指导,细化预期目标、评价方式、教学流程三个步骤,在真实情境、过程评价中学习新闻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邢柏涵 《考试周刊》2010,(2):198-198,90
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优化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将物理教学与学习理念相互融合,在其中不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其在物理教学中“开花结果”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电荷中静电感应”为例,应用发现式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规律等具体操作环节,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目的在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笔者看来既是一种学习理论,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刨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蓦于此,笔者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构建“轻负、高效”的科学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8.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节的四大要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并能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具有多种特性的网络通讯技术被引入课堂,具有Internet性质的网络多媒体电子教室在各校初步建成。以上这些,为最终打破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崭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充实的物质保障。那么如何利用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9.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需要将课堂引“深”到学生的世界中、将课堂引“深”到知识的本源中、将课堂引“深”到现实的问题中,需要遵循整体性、现实性、进阶性原则。本文通过对一篇获奖教学案例“随机事件的概率”进行剖析,展示了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中(历史与社会)“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浙江省教研室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的一个子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问题导引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媒介与手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核心,精心指导学生经过“定向导趣,自学生疑;设问导疑,探究质疑;点拨导思,合作释疑;拓展导创,实践创新;综合导评,合作互评”这几个教学环节形成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提升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