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丽娜 《广西教育》2008,(17):53-54
每一个语文教师似乎都意识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因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就成了语文教师的追求。但当今的教学状况令教师犯难,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依然处于随意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无多大提高,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总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读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个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是不是单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当然,教材中有讲读、半独立阅读、独立阅读三类教材,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知识和方法,但真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还必须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智力;能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经常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读写能力;还能学习书中的人和事,学习英雄人物,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学习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本文对目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更多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时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促使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成就多多,他在谈到学习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阅读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培根的话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下面我谈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桂霞 《学苑教育》2012,(24):33-33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让家长成就学生课外阅读的后盾,用强化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切切实实从全面落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意识,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提高生活的品质,增强幸福感。低年级学生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有哲人说:“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性,其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着重从阅读观念的改变、阅读环境的营建、阅读方法的形成、阅读意志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找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途径,构建学生学习的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有句至理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语文学习,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认为,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尤其在初中阶段,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更加深远。但是,目前的农村初中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当进行统一测试时,农村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总是输给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感的形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作为一名乡村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阅读世界,尽情畅读,让书香伴其一生。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但由于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很难在课堂中取得理想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由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实践经验,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做好过渡环节。本文首先要求学生的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次帮助学生做好阅读的课内外衔接,最后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词语积累。这样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通过具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自身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阅读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读课外书和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课外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写作文将自己的积累表现出来,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越多,就更容易写出好的文章,相比,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写作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并且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内容。所以读课外书对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进行积累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外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就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7,(12):172-173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兴趣,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引领他们走进书香人生。教师要树立榜样,营造读书氛围,传授阅读方法,通过赏识评价,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本人总结出如下几点。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基础上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