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写女性形象与女性生活,是宋词题材之一。词人们往往以对于文学和生活的敏锐感受力,选择在其眼中最具女性特征的事物,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来。宋词对于女性的描写体现出宋代女性不同于其他时代女性的特征,又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在宋词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女性世界。本文主要介绍宋代女性的面部妆容,一般古代女子的面部妆容通常由施脂粉、画眉、点唇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宋代词人柳永为封建专制所迫,常年流连秦楼楚馆,沉沦于社会的最底层,体验艰辛的人生,体验着父权专制下歌伎的情感。他用天赋的才华,以阴性书写的方式,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成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最称职的女性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杨志强 《考试周刊》2014,(15):23-23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她是"女作家中唯一一位卓然立于男作家群中而毫不逊色的女作家",她以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宋词所表现的宋代女性观念之历史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代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体精神。这种“人的解放”,事实上包括妇女的解放在内。宋代女女解放的评价视角,大抵可分两个方面:一是男性世界之妇女观发生了质的改变;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宋词以写艳情为主,以表现女性世界和女性生活为主要题材,乃是时代化赋予的使命。宋词中普遍地表现出同情女性、理解女性,对女性以独立人格、主体价值的认识和人道的关怀,正是这种社会化思潮的折光。  相似文献   

5.
人为万物之灵,而女性秉天地之灵气,更有其特美之处。我国文学自《诗经》起,就非常重视描写女性形象。到了宋代,女性形象更是演变成词体文学中的优势意象,为众多词人所青睐。宋词中的女性美,重视的是女性的内美,能体现真性情的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  相似文献   

6.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留下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词作。宋代女词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上层知识女性;一是歌妓姬妾。她们在词中以不同的方式写尽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同时,宋词中还有许多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女词人的作品在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上都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男性作家的作品是男性视角和感观中的女性形象,而女词人的作品则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材料入手,分析山西宋墓壁面不同题材类装饰下的女性形象,探讨宋代不同身份女性群体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家庭处境,并回归到墓葬空间本身,论及女性形象在该地宋墓空间营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寄内词是宋词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它为我们考察宋代夫妻的情感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解读这些寄内词,我们可将其分为七种情感模式,而宋代文人们不论采用何种手法,这些词的感情基调多以孤独愁苦为主,幸福欢愉的词作仅占18%。这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我们对宋词的认识,也丰富了我们对宋代社会与家庭情感生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首要特性就是音乐性。词的音乐性反映在填词和唱词两个方面。在歌伎唱词盛行的宋代,歌伎唱词使得作词主体在音乐层面和语体层面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词人会根据唱词场合和唱词之人有意识地创作合乐之词,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与一般认为的豪放词相比,苏轼供歌伎演唱的词作,俨然形成了艳丽旖旎的风格。由此可见,歌伎唱词对苏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身份不同,对宋代女词人词作分类简述,透视了这些词人的社会地位及人品性格,对宋词研究者尚有禅益。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朱淑真在词中表达了女性的自赏意识,对女性的爱情体验进行了真实言说,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她们还各有开拓之功,李清照描写了宋词长廊罕见的少女像,朱淑真以“爱情斗士”的面目为女性呼唤生命权利。依据词人别号、作品、生活经历综合分析,李清照人格形象蕴藉多面,不仅具女性本体的性格特征,且展现了双性人格;朱淑真则局囿于女性狭窄的生活空间,人格形象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2.
从唐传奇中几起美丽、地位显赫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探讨了唐代士人对女性、对爱情、对仕途的心态。唐传奇中的女性是美丽的,但多数是作为男性的观赏对象而存在;唐传奇中叛逆女性命运多是悲惨的,而作者却通过一定的叙事模式使男主人公摆脱了责任;唐传奇中女性身份高贵者众多,这是唐代士子渴望与贵族女性成婚的生活追求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理性成分,虽然不是宋词的主要构成因素,但也决非宋诗的“专利品”。宋代诗词都是宋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就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何况宋代不少作家都是诗词兼长的“双栖”作家。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严格恪守“诗庄词媚”的文体分工,但时代的剧变,思辨风尚的盛行,艺术思维的定势,使得他们自觉地冲破这种束缚或不自觉地“越位”。它构成以感性为内核的宋词自觉地引进思辨机制或不自觉地渗入某些理性因素的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合力。以下拟从四个方面来透视宋词中的理性成分,并探析其构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宋词中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美人在侧"的范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作为宋代的文学主要形式,宋词创作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北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将词的思想性和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词向新的艺术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应歌"、"言情"的社会功能所决定,宋词中产生了大量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形象的作品,而情态描写是宋词中运用得最多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宋词对女性形象的情态描写,主要有从女性角度观照、从男性角度观照和直接描写人物动作、姿态等,从而使词作产生了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歌妓词看宋代文士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词中大量存在的歌妓词,反映了宋代文士从正统的受礼教和伦理所约束的审美心理中解脱出来,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柔为美”、“以艳为美”的心理。这种审美心理表现在歌舞演唱时“重女音”和对女性形体美、男女恋情美的追求和欣赏。这使宋词洋溢着浓郁的香艳味,也使宋代文士在理学渐炽的背景下有情感舒张的渠道,使压抑在正统诗教观下的人性得到复苏和高涨,具有思想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是我国文苑中的奇葩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唐宋词中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如思春少女、思夫少妇、沦落歌伎、劳作女工、思乡孤女等,充分展示了古代妇女的追求与热爱、欢乐与苦恼、离别与相思。让我们从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中对古代妇女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杜牧的《泊秦淮》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商女”,有人望文生义,认为是商人之女。但多数注家都释为:歌女、歌伎或卖唱的女子。这是对的。歌女何以称“商女”呢?原来,唐代歌伎、女伶通称为“秋娘”,也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