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论名词作定语时,“的”的隐现情况,分析由“的”的隐现所造成的短语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探讨“的”在这当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的”的隐现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名词性短语所能负载的各种语义信息中,"领属""状态"和"性质"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三个基本语义内容。据此将名词前的句法位置划分为"领属""状态"和"性质"这三大"语义域"。运用定语"三域"的概念,寻求在语义层面上对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做出新的观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个以"形、义互证"为基础的、相对严密的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系统,有助于我们从语义层面上对现代汉语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同多项定语语序问题进行统一的观察、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焉"字在《战国策》中共出现117次,将从"焉"的使用概况总结出"焉"的词性和用法,对"焉"字的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语气词和助词四方面的词性进行考察,并在用法上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5.
《祖堂集》是第一部禅宗灯史书,它以唐五代流行的白话与方言记录了大量唐五代禅师语录,对研究唐五代语言、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穷尽性搜集了《祖堂集》中动词作定语的用例,从句法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揭示了动词作定语结构中标记“之”的隐现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山壮语形容词能带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可以称为“形容词+NP”结构,这种用法与汉语的形容词修饰名词作定语不同,而是一种特殊的类别。通过分析形容词与NP的语义关系、句法结构关系以及与汉方言同类结构比较才能了解这个结构。  相似文献   

7.
张潇 《现代语文》2015,(1):75-77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2,(32):144-146
文章从词语模的角度,考察了"微X"词,发现"微X"词语模是继承了原有词语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理性义、微变色彩义发展而来的,模槽"X"绝大多数为双音节名词性成分,"微X"词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少数情况下可充当谓语,"微X"词的大量产生与微博的兴盛、快节奏的生活、个性化的追求、求新心理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字形的角度对周遍义的"扁""徧""遍"三个字进行了考察,揭示了"扁""徧""遍"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定语为立足点,在书面语范围内,用静态分析和同步性动态分析的方法,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情况,初步揭示了名词性短语作定语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隐现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初高中文言文中"其"字的分析,认为"其"字主要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定语;其次作副词,可以表示推测、反诘、肯定等语气,作连词较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作定语的“好好儿”的词性和量性特征,进一步剖析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定量量性特征和结构。研究表明:作定语的“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其结构体现在“的”字隐现的规律性: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集体名词;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时,“的”字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在“好好儿+的+NP”结构中,添加助词“的”能增强表达者的主观性强度;“好好儿+NP”结构既含有说话者对NP的肯定和赞同感,又隐含说话者“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V+颜色adj"这种语言组合现象古已有之,近期活跃在各大媒体的"唱红"、"打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唱红"、"打黑"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把它们与旧的"V+颜色ad j"形式进行对此,试图发现此类词语出现的语言学理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介词"从"的历史演变情况进行了简述,对南朝齐梁时期道书《真诰》中的"从"字用法进行了完全统计,其介词用法已占主要地位。对"从+表人名词+V+(N)"格式中"从"的词性判定进行了讨论,认为表人名词或人称代词进入连动结构中"从"的宾语位置,也可能引起"从"虚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诗经》中"为"字句共出现了82(包含重复出现的情况)次,从语法功能来看,主要是作谓语;从词性来看,主要是用作动词。虽然"为"字的用法本身比较复杂,但是在《诗经》中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衬音词以及构成"为A为B"式,我们将从这些角度对《诗经》中的"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霞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23-125
学术界对"有"字在古汉语、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定位及使用情况一直缺乏集中的比较研究,而"有"又是个比较活跃的词,其词性丰富,用法多样。将"有"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体现的词性进行比较分析,对"有"的词性做个全面的阐释,有利于其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的"给"字在词性和词义上有了更广的扩展,本文从词性的角度分为动词、介词以及助词三类,并结合不同的词义对"给"字的英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文哲 《高中生》2015,(6):38-39
名词性从句(简称“名从”)和定语从句(简称“定从”)几乎是全国各地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必考的知识点。众所周知,名词性从句可分成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而定语从句可以根据有无逗号分成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但在解题时,很多同学常常会混淆这两类从句。本文从解题的角度来教同学们如何辨别和  相似文献   

19.
以往某些研究对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的概括互相冲突,本文通过在名词短语中区分定位、定量、定类三类定语槽位,区分无标记结构和有标记结构,可以较好地说明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1)三类定语槽位之间的的隐现互不影响;2)同一定语成分出现于不同位置时,处于无标记语序位置更易不带的,处于有标记语序位置更易带的。  相似文献   

20.
“一量定语”指“一加量词”的定语。定语是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附加成分,以它特有的语言材料(各种词、词组)修饰和限定中心语。其中用数量词作定语的就是数量定语,数量定语是从数量上对中心语加以限定,表示中心语数量的多少。这方面已有很多文章论述,本文仅从数词是“一”的角度讨论一下有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