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犟任性、不听话,是许多独生子女父母难以对付的一桩尴尬事。他们大惑不解:是孩子的祖父母宠坏了他(她),还是我们管教不力?冷落他、罚他、打他,苦口婆心、软硬兼施,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但收效甚微。那么,到底该怎样对付任性的孩子呢?第一,对付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最忌他说西,你偏要说东,非要强制他屈服。任性行为就像弹簧一样,有着惊人的反弹力,往往压力越大,结果越让你无法下台。所以,聪明的办法是力避正面冲突,“岔开话题,另做选择”,不让孩子有发脾气的机会。第二,可以做游戏给孩子看,让他目睹和感受“任…  相似文献   

2.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3.
德育,从培养小儿同情心开始从小有同情心的孩子,心地善良,能关心他人。那么,怎样及早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一、家长要爱孩子,但爱而不露;要给孩子体贴温暖,但同时也要给孩子讲道理,防止任性娇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让孩子以为是他给家庭带来了欢...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4):56-56
工作中,经常有家长抱怨:“老师,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任性,凡事都由着自己的小性儿来,真没办法。”然而奇怪的是,家长们所说的任性孩子在幼儿园却往往表现得顺从、听话,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都能努力去完成。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在家中会较为任性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6.
李相云 《今日教育》2007,(11):36-37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总喜欢问关于世界的“哲学”问题:从“是什么、怎么样”一直问到无数个“为什么”。如我的孩子在6岁左右的时候曾问过我这样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的血为什么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的?  相似文献   

7.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文是《我喜欢的花》。孩子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最后愁眉苦脸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的花太多了,到底写哪一种好呢?”我说:“你认为哪一种花美就写哪一种吧。”  相似文献   

8.
或许是天生好静吧,从小妈妈就总劝我:“外边的天气多好啊,小孩子都出去玩了,你也去吧……”我不愿意去,多数时间,我都宅在家里看书、上网。爸爸总说我身体素质不好,他还总是以审视的目光看着我,和妈妈唠叨:“这孩子,眼眶怎么发青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蘑菇的对话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很湿的地方吧?”爸爸:“对,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儿子:“……”(提示: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使蘑菇怎么样了呢?)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一个“鸣”字问父亲:“爸爸,这个字读什么?”“鸟字。”父亲很肯定地说。“‘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父亲解释说:“……”(提示:父亲怎样回答“鸟”有“口”这个问题才能创出“笑”果呢?记住,别忘了要结合题目哟。)做好事父亲:“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儿子:“做了,爸,我和另外四个孩子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横过马路。”父亲:“为…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一天,他指着鱼缸中的鱼问我:“妈妈,鱼的嘴怎么一张一张的啊?”我说“它在呼吸空气呢。”孩子又问:“什么是空气呀?”我忽然发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失职,孩子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空气。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也难知道,于是我决定马上告诉他。 我对他说:‘妈妈先捏住鼻子,你学妈妈的样子好吗?”孩子点点头。我用一只手捏住了鼻子,孩子的小手也和我一样。我说“咱们一起闭上嘴巴好吗?”孩子学我闭上嘴巴。没多会几孩子就张开嘴笑了。我也放下手,对他说“你每天从鼻子吸进去的就是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赏识孩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数学课堂成为智障学生幸福的乐园?怎样把被动的数学学习.变成自主而快乐的享受数学?如何让智障学生快乐地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13.
主题由来 有一天我问幼儿:“你们看到的海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大海的印象。胡班拮说:“我看到的海水黄黄的。不是蓝蓝的。”其他的孩子也都觉得我们这边的海不是很美。徐子鸣等几个孩子都说:“我们看到海里有许多垃圾。海水发臭了。把小鱼都臭死了。”顺着他们的话。我问:“那这些垃圾该怎么办呢?”于是。有关“海洋环保”主题的生成活动生成了。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5.
一天,孩子在纸上随便画着画,边画边和妈妈闲聊:“妈妈,我喜欢画画。”妈妈问:“是吗?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让我想一想,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很喜欢画画。”妈妈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画好多人家喜欢的画呢?”孩子说:“没有。”妈妈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回味”刚才的对话:“是啊,我怎么没想过长大当个画家呢?”“嗯,我得从现在开始使劲儿画画,将来画好多好多的画给人家看。”  相似文献   

16.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怎样观察。那“观察”是什么意思呢?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是吗?在十字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绿灯,那谁能告诉我这三色灯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久才有人回答,几乎把几种排列顺序都猜遍了)师:(故作惊诧地)你们没看见过红绿灯吗?(全班摇头否认)刚才有的同学说“观察”就是看,但是红绿灯你们都看见过了,为什么说不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看来,“看”不等同于观察。下面,我带你们到公园去实地观察一下吧!(学生兴致盎然,我带学生来到公园大门口)师:谁先来说说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17.
许艺 《中文自修》2009,(11):18-21
女友说:“他在我面前是个孩子”;妻子说:“您在我心中就像植物生长在大地上”;同事开玩笑说:“你再也不会死了,因为你已死过几次了。”读者说:“小羊到底有没有吃掉玫瑰花呢?”小王子说:“我太年轻了,不懂得怎样去爱。”圣埃克苏佩里院:“我明白了人的忧惠,我惋惜的是人。”正因此,圣埃克苏佩里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就像小王子。  相似文献   

18.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就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这话让我怒火中烧,一个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摧毁学生的自信呢?尽管我对女儿很有信心,觉得她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没有什么必须矫正的缺陷,但她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不断地会有“我要”的要求,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爱说“不行”。即使他们长大一些后,知道了“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的自控能力也还很有限,还不足以控制强烈的“需要”冲动。此时,如果家长不加约束,不进行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儿童任性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