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橘的境界     
橘生于淮南为何果实甘甜,生于淮北就果实酸苦呢?——水土不一样啊。—对于植物来说水土可以限定它品味的好坏。对于人来说,人生境界是全部的真谛。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感觉提示我们,境界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需求,或者慰藉或者豁达。清高是一种境界,淡泊也是一种境界;入世是一种境界,脱俗也是一种境界;认真是一种境界,随缘也是一种境界;浪漫是一种境界,稚拙还是一种境界—当你的心灵容纳下坦诚和博大的——时候,你的人生就投靠了某种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对境最完美的点化,是境界之上…  相似文献   

2.
孔子治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它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是治学的初级阶段。第二种境界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第三种境界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心灵超脱尘俗,不为繁华所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学问上达到最高境界,同时心灵上也达到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特色与本色     
张禹 《吉林教育》2009,(5):33-34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实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似乎也经历着这样几个境界。春秋时期的民间兴学,是人对文化、对教育的一种自然认同,教育的存在基本是一种自然状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教育开始走入功利境界,受教育者为生存计,为稻粮谋,为黄金屋,为颜如玉,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5.
话语     
《天津教育》2009,(12):3-3
好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汲取营养,要学会做“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告诫青年教师,当教师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将教书当作一项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按流程完成工作、领取工资;第二种境界,热爱工作,善于吸收新鲜元素,但过多关注自己,上课教书更多“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第三种境界,热爱工作和学生,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6.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7.
高端品读     
人的内心有五个境界:无心无意的境界;三心二意的境界;半心半意的境界;一心一意的境界;舍身忘我的境界。处在前三种境界中的人对工作毫无乐趣,灵魂在无目标、疲惫地流浪、奔波;处在后两种境界中的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享受这其中的快乐。——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如今,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渐渐让孩子们失去了体验生命的机会,而生活世界恰恰是教育世界的根基。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具体年龄、成长阶段和时代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相对于夏季,冬季是一种境界,相对于白天,黑夜是一种境界,那么相对于青年、中年,老年是否可以算作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说,老年是生命坐标中接近终点的一段时空,天空中的每颗星星是否都有一个关于年老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是人这一生须臾不能离开的。往大了讲,学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往小了说,学习可以让人长知识、添智慧、强本领,可以让人知世事、洞人生、济天下。王国维讲过读书的三种境界,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代表人生漫长学习旅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境界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彰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湃 《江苏高教》2004,(2):27-29
中国哲学以境界论为特征。从境界论哲学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在本质上为一种境界教育,或者说教育的目的和功用就是提升人的境界。当下,彰显境界论高等教育哲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特级老师王崧舟将一堂好的语文课总结了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教师带着问题和答案走向学生,教师一个劲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第二种境界,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这要求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知识外,还要分析如何把学生带进问题。这种教法是教师怎么带,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第三种境界,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13.
诗与词都有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就创新教学而言,师生应努力追求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来凡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有这三种境界存在。现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带上责任     
有人说,教师职业有三层追求:一是生存境界、二是责任境界、三是幸福境界。第一境界,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每天复制拷贝着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勤勤恳恳;第二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热爱并富有责任、兢兢业业;第三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不懈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喜欢,并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在现实中,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境界,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责任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境界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权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俗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做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如果一个入自觉地是社会整体之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所做的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如果一个入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简约是一种美,一种细致丰盈的美;简约是一种智慧,一种"简而精、单而丰"的智慧;简约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厚积薄发的丰满境界!  相似文献   

18.
张武 《云南教育》2004,(29):2-2
诗与词都贵有境界,就课堂教学而言,应努力追求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lt;人生的境界&gt;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自有高下之分.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攀升和超越.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处置方式的不同,也会显出境界的高下与优劣.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