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通讯写作为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史记》,它是真实事件的画卷,是真实人物的蜡像,不仅对历史对生活负责,讲求真实性,而且在写法上文约而事丰,堪为新闻笔法之鼻祖,为当代通讯的多样化多角度选题和多侧面多层次报道新闻典型提供了效法的历史典范。可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吸收、借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体裁,都讲求及时明白、真实准确,但两者布局结构不一,内容侧重不同,相应地在语调辞气、文辞色…  相似文献   

2.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3.
仔细阅读了贵刊去年第11期刊登的通讯《女政工的理解》和作者附言,感到很吃惊,一篇更改性别和姓名的人物通讯,作者尚不知是否彻底违反了通讯写作的原则。郑理同志已做了两年通讯工作,不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这是非常遗憾的。《新闻知识》自从1984年创刊后,几乎每期都谈到新闻要真实的道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谓真实,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如实报道,要做到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合理想象”。尤其是人物通讯,是为群众树立学习榜样的,结果实际找  相似文献   

4.
周刚 《新闻通讯》2009,(4):58-59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指做事。将这句话用在新闻通讯的写作上,同样经典。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新闻的血肉,不可或缺。一篇好的新闻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必然有精彩的细节;相反,没有精彩的细节,成不了好通讯。胡适先生说,《史记》中“奴婢与牛马同栏”,比楚汉战争重要得多。就是因为“奴婢与牛马同栏”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旬名言虽是对文艺创作而言的,但对新闻写作,特别是人物通讯的写作,也不无一定的指导意义。读了一九八四年获省一等奖的人物通讯《受聘前后》——记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新任经理王步美,能给我们许  相似文献   

6.
著名历史学家郭沬若曾推重新闻记者是“当代的太史公”。的确,我们新闻工作者都在采写“当代的历史”,是时代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史记》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人物列传。记者采写人物通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釆写当代历史的人物列传,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人民中许许多多优秀分子和代表人物写下“历史的一页”。有人不是常说新闻作品是所谓“易碎品”,只有“一天的生命”吗?但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有一定的时间保留价值的。人物通讯也最有可读性,对读者有吸引力。精采的真正典型的人物通讯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通讯》开辟《笔谈“新、深、活”》专栏,总结交流新闻写作经验,不仅对提高《新华日报》新闻写作质量有很大好处,对我们业余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下面我就今年三月间,与《新华日报》记者单永华合作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一颗种子》,谈点对“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在其《历史哲学论纲》中写道:“史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其结构不是建筑在匀质的、空洞的时间之上,而是建筑在充满着‘当下’(Jetzteit)的时间之上。”①而新闻写作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图景,正因为新闻具有这种写实功能,真切的记载了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以,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报道称为“昨天的历史”。梁启超曾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②在记录社会横截面、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少报纸以对社…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12.
人物写作是新闻乃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家各有长短,论者自有千秋。沈从文先生的大家手笔为文学界后人所仰慕,他曾用心通读《史记》,从他对《史记》中人物描写的分析,可以给我们从事写作的朋友以启示。——编者中国历史一部分,属于情绪一部分的发展史,如从历史人物作较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它的成长大多就是和寂寞分不开的。东方思想的唯心  相似文献   

13.
郑晓华 《新闻世界》2009,(11):101-102
“寓论断于序事”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最突出的笔法之一,其述而不作,据事直书,托他人之口写我言的表现,对新闻写作中的“用事实说话”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填充题(20分) 1、新闻报道时间性,要求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求快,同时注意掌握报道的时机。 2、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或旅途通讯 3、特写新闻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或特写镜头)。 4、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写作的著名新闻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 5、通讯的表现手法通常为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 6、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记者提问时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时,一个偶然机会,一篇稿子上了《河南日报》。县委通讯组的同志将我找去,鼓励我多写,并送给我两本稿纸和几期《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前身)。这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新闻学习材料。在那“书荒”的年月,这本小册子,如一盏黑夜中的灯,引导我在写作的路上,一步步向前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河南日报通讯》改版为《新闻爱好者》公开发行时,全国出版的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已很多。可我对《新闻爱好者》的喜爱一往情深。1985年我当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祖师爷。我国老一辈的新闻家和新闻评论家,都从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古代散文中学到精炼的笔法与论断的方法。《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19.
袁志远在《论新闻的历史真实》一文中认为: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历史真实是最高层次上的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最高原则和核心。所谓历史真实,是指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或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微观真实和现象真实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完全准确可靠,构  相似文献   

20.
“寓论断于序事”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技法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了“寓论断于序事”的内涵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