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关于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的操作性定义 读者是报纸这一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划分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别: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依赖程度上划分——经常还是偶尔;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上划分——非常重要还是无关紧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纬度加以交叉,我们便可以得到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3种“量级”:轻量级消费者、中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2.
所谓报纸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是指报纸在品牌建设中着意针对读者对报纸的信赖所做的品牌建设工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从而达到报纸稳定、持续的发展。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是从读者对报纸的满意的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读者满意后产生的对报纸品牌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读者的忠诚度其实就是指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要想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就要在报纸品牌的打造上多下工夫。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从终极目标上看,表现在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心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要做到报纸从业人员对报纸的忠…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版面上,如何以视觉强势的手法激起读者的读报欲,是媒体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所谓视觉强势,是指能够最先最强烈吸引读者目光的版面局部,也就是版面的视觉中心。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之林,版面视觉强势的创新,已成为报纸吸引读者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新闻改革探求的议题和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举措。怎样既遵循新闻客观规律,又能达到视觉强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报纸的易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在同一个城市出现好几份风格、定位相近的报纸已是普遍现象。读者选择哪份报纸并不是随意的。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一个关于受传者选择信息传播途径的可能性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①报偿的保证是指传播内容满足受传者实际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是指受传者选择某一传播媒介接受信息时所付出代价的大小。根据这一公式,一份报纸要想获得高选择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使读者通过读这份报纸能满足他对信息的需求。第二,努力降低读者接受信息过程中费力的程度。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业走向市场步伐的加快,报社在追求报纸最大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要实现报纸的两个效益就离不开报纸的二次销售。从有形销售到无形收入,实现报纸的社会效益所谓有形销售是指报社把一张张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报纸由报社的发行部门通过报摊、邮局等发行渠道把这些报纸卖出去。在这次销售过程中,消费者(读者)以交预付款(征订)或现场交易(零售)形式从销售商手中买到他需要的商品(报纸),买卖行为都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这次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界     
美国报纸的可信度下降美国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依赖新闻媒体,但并不一定相信新闻媒体。这项对3000名成年人的电话调查显示,有86%的人仍然把报纸作为首要新闻来源,但他们认为从报纸上读到的内容只有70%可信。在报纸读者中.只有34%的人读全国性报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年纪大、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人读报的比例要大大高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报纸的“叫座率”,已时不我待。面向基层读者的地市县报如何提高“叫座率”?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大信息量。报纸信息量的大小是以内容是否有使用价值为尺度的。因此,首先应从整个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要下决心淘汰那些不含信息的所谓“新闻”,那些没有新意的言论和缺乏特点的图片,包括在广告的选用上,也要根据读者需要加以选择。把好这个关,主要靠转变办报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又将拉开序幕。有人把此项工作喻为是办报人与读报人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对于读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参与;而对于办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吸引。 如何使报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怎样才能使读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笔者认为,相互间增进勾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报人,想说几句心里话、实在话。 话题之一:物质产品要考虑市场需求。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考虑市场(读者)的需要。首先,办报人要成为读报人的“贴心人”、“知心人”。社会在发展,读报人的需求也在变。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社会的变迁,会引起人们互相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作为办报人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们看报、看电视新闻,不再只是想知道那些硬梆梆的消息,劳碌之余,通过读报获得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是很多读者对于报纸的期望。 近两年,文化娱乐新闻所占版面越来越大,形式、内容异彩纷呈。强调趣味性、休闲性,对于这类报道来讲有其道理。但随之而来的捕风捉影的所谓“八卦新闻”逐渐被很多读者所厌弃,以挖掘名人隐私为己任的“狗仔队”也使一些文化圈、演艺界的名人大为头痛;娱乐新闻隐私泛  相似文献   

10.
一鸡多吃     
生活中很少有人把同一种原料按照部位的不同加以切割,再经不同的工艺制成不同的风味——即实现所谓的“一鸡多吃”。但是当我们以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一鸡多吃”就应该是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我有这样的读报经验:同一条新闻——放在中央的报纸是它,放在地方报纸还是它;放在综合性报纸是它,放在专业性报纸还是它:放在大报是它,放在小报还是它……仿佛有某一类或某几类新闻,与生俱来的是铁定的写法,“一鸡一吃”似乎是万难更改的了。  相似文献   

11.
对办好要闻版的思考康健要闻版,是报纸的精华所在,是报中之报。一般他说,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都要放在第一版;而读者读报,也是从第一版看起。因此,精心编排要闻版,对于提高整张报纸品位是极为重要的。高明的总编辑,无不把主要的精力花在第一版上。当务之急是加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内报刊缺少足够品牌资本,在内容上又高度趋同,因此报刊市场竞争在发行上变成了渠道之争,在广告上变成了客户资源之争。这样,对发行收入的重视或依赖程度就越来越低,最后的逻辑结果便是免费报纸的应运而生。免费报纸的出现,给常规报纸提出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质问:如果同样的产品读者可以免费得到,那么常规报纸凭什么来收费?  相似文献   

13.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5.
任何报纸总是从属并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在发播信息、引导舆论,以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对读者形成有利于己方的引导;另一方面,人们读报总是希望获取某种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扮演了一种“负熵的角色”,“对于人们的效用,是能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使人们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因此,无论从办报者自身目的还是从读者读报的主观需要与实际效果而言,报纸的指导性都是一种固有属性,其指导功能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必然。1956年1月《解放军报》创刊号社论就是“运用报纸指导工作”,军…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17.
报纸,这是尽人皆知的传媒,但“报业”一词还是近年来国人常提及的泊来语。报业指什么?是报纸事业、报纸行业,更是报纸产业。《阜新广播电视报》这张阜新报界的“小老弟”十年来靠自收自支滚雪球式地发展.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运作的体系及对于报业经营的正确理解。并把这种理论运作做到实处。我认为。我们这张行业报纸的生命应该这样界定:“读者为本。信息为源,市场为桥”。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报纸的“叫座率”,已时不我待。面向基层读者的地市县报如何提高“叫座率”?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大信息量。报纸信息量的大小是以内容是否有使用价值为尺度的。因此,首先应从整个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要下决心淘汰那些不含信息的所谓“新闻”,那些没有新意的言  相似文献   

19.
视窗·方法     
●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北京青年报原社长崔恩卿在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首期全国报纸编辑策划与创新提高班的演讲中提出: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它不可能精确。综合性报纸千万不要走所谓高端、尖端路线,不能走高精尖。报道刘晓庆,绝不是为了给刘晓庆看,而是为了给刘晓庆的影迷看;报道企业家,也绝不是为了给企业家看。不要以为企业家关注你,认为你报纸好,就一定是好事,真正买报纸的是大众。有钱有势的、坐机关的是不买报纸的,买报纸的还是那些坐地铁、坐公交的普通老百姓,都市报的零售大部分还是卖给了这些读者。崔恩卿说,他在北京青年报时,对这…  相似文献   

20.
主编与发行人 (E &P)【2002年7月8日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消费者行为专家罗杰·布莱克维尔教授提出 :报纸新媒体主管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 ,而不是技术的不断更新。虽然网站建了好几年 ,报纸仍旧弄不懂上网的好处究竟在哪里。发行人应该搞清楚消费者希望在印刷媒体上得到什么 ,在网上又能得到什么。一种假设认为印刷媒体更适合随意翻阅 ,而网络媒体则是信息存档或分类查找的最佳载体 ,但报纸主管在策划他们的新媒体战略时往往忘掉这个原则。一般而言 ,人们上网时不像读报那样随意浏览 ,而更有可能是寻找具体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