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冰心是我国卓有成就的作家,她的散文“真挚婉约、典雅秀逸,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极高的艺术造诣”。而冰心散文的语言,则像一串串瑰奇多彩的珍珠,使其散文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本文就冰心散文的语言美,作一粗浅的赏析。  相似文献   

2.
我看散文     
散文是什么?散文是都市阳台上的红玫瑰,是乡间小路旁的矢车菊;散文是行走在山川里,穿越于云水间;散文是在小道上散步,于月光下聊天。 散文是一根线,散文是一块布;散文有时浅显得像篇小学生涂鸦的作文,散文有时深奥得像部治理天下的《论语》。 散文贵平实,真僧只说家常话,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  相似文献   

3.
散文要以极高的热情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给予极大的关注。散文要有“我”,要独特写,要写“独特”。  相似文献   

4.
散文重要     
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刊物(除了诗歌专刊)和报纸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的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多少倍。看起来,散文实在重要。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天也离不开散文。我们都有写好散文的责任。据说“诗有别才”。这个说法正确与否,且不去管它。诗比散文难写,却是事实。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可以说,散文是加过工的口语。我们都会说话,而且说的是散文,不是韵文。在日常交谈的时候,我们的话语难免层次不大分明,用字未尽妥当,因为随想随说,来不及好好思索,细细推敲,也就是欠加工。那么,我们既会说话,如果再会加工,就会写出较好的散文来。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文化普遍提高,人人都能出口成章,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是的,说话和散文原是“一家人”。我听过好几位劳动模范的发言。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很高,发言也没有稿子。可是,他们说的有思想,有感情,语言生动,十分感人。我相信,他们若能提高文化,不久一定会成为写散文的好手。我非常爱听我们的中央广播电台每晚的全国各地联播节目,在这个广播节目里,说的都是国家和国际的大事。正因为是大事,所以必须使人人能够听...  相似文献   

5.
我所说的散文是现代散文理论所指的狭义散文,即属于文学范畴的抒情叙事散文;我所指的新闻,是指一切形式的文字新闻,主要指消息和通讯。所谓新闻的散文美,就是说新闻作品具有散文的素质。散文是文苑中一朵精致的花,有着独特的美学旨趣、审美标准和写作时必须遵循的美的规律,譬如诗的意境、形散神聚的结构,素雅的语言风格等等,下面试加以申述。一、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记得读大学时,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一定要通读作家的全集,切不可以选本代全集,这是做学问的基础。也许天生就不是做学问的料,我却偏爱读精粹的选本而不爱读大部头的全集。好的选本,不仅仅是优秀作品的汇集,往往还融进编选者独特的个性,体现出编选者的水平和“眼识”,传达一些新的见解和观念。读这种选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还可受到种种启迪。刘锡庆教授等主编的《当代艺术散文精选》就属于这一类选本。近几年来,现代、当代散文选本出了许多,其中不乏优秀选本。但像这样借助选本表达某种文学主张的,尚属少见。这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倍受读者欢迎和散文界重视的重要原因。“艺术散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当代散文界确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2017年3月25日,杰出女性、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女士《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新书发布会既创作分享会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 《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啊》《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愁乡石》等.这些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晓风对乡愁、对人生、对爱情等的思考.她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集纳"型笔路与构架,以及词美句美、充满爱意、节奏感强等特色,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优雅,犹如元人笔下一首精致的小令,体现了作者对人、对生命、对大自然及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8.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9.
电视散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散文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学作品的视听表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电视散文则是将散文作品用电视的手段表现出来,既不失散文的特质,又具有电视的各种属性,两者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电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口语化,即以日常说话的语言写散文;虽然口语见诸于文字,却自然朴实。平易近人,亲切如闲谈。口语化有明显的地方特点,诸如津味的,京味的,等等。写散文能做到口语化,也很见驾驭语言艺术的功力。近读画家关增铸同志的散文(见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关增铸文集》),对于他所运用的语言,我觉得很有嚼头。他用老北京的口语写起文章,如同面对朋友聊天,见到的,听到的,悟到的,聊得随意,聊得风趣。聊得无拘束。但,这个聊,是用文字写出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作家的散文要比他的小说更能体现这个作家的精神实质,散文往往是通往作家心灵最直接的一条通道。张爱玲的散文数量不多,其总量有60多篇,其中尤以散文集《流言》最受推崇。本文试从勾画世俗的特异美、世俗生活的情趣美、超越世俗的孤独美三个方面解析张爱玲散文,力图把握其散文独特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从编辑浙江法制报副刊《天日山》以来,我便与法制散文和她的作者们交上了朋友。把法制与散文嫁接在一起,会否是一杯难喝的“鸡尾酒”?我没有研究。但细想来,既然有法制文学一说,总该也可有法制散文吧。《左传》及韩愈、柳宗元著作中的一些篇章,似乎就有法制散文的痕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繁荣法制文学(包括法制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法制报副刊的编辑,我也常常发出“苦恼人的笑”:真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散文要写人,有人以为不然。不是说“散文要散”吗?它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远接千古,近摄眼前,大至山海,小至虫鱼,不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敷衍成文,何必硬要去写人物呢? 是的,散文是种很自由,很灵活的文体;散文不一定非写人物不可,象巴金的《海上日出》、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日出》,都不曾写出什么人物,但没有人会说它们不是散文中的珍品。既如此,那么笔者为什么要强调散文去描写人呢?这是因为纵观当前的散文创作,写人的并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余地的散文不多,未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了事。其实,散文写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左传》就是以善于写人见长,往往着墨不多,就勾出鲜明的形象。司马迁笔  相似文献   

14.
安洁 《青年记者》2004,(3):46-46
电视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文学与电视的有机结合。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画并茂,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什么?     
何启治 《传媒》2000,(7):40
有人说,散文是最随心所欲的文字,是无所不谈的文章;也有人认为,除了诗歌和戏剧、影视作品,其他文学作品就都可以算作散文了。 至于散文的特点,除了真实性之外,大都强调这种最见作者个性的文体还要有激情,要讲究意境、韵味、文采等等。 这些主张自然都有相当的道理。 但在我看来,散文作为有别于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样式,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应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我极爱读的刊物,不仅因为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文能给人一份好心情,更因为那主编贾宝泉撰写的“编后记”独出机杼.构思巧妙理趣互映,让人多了份思索与关心。他结合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每期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他将严肃刻板的散文理论与写作技巧拆大化小.变静为动,一番情与理的融汇,理与趣的铸炼,那轻灵、律动,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的一篇篇“散说散文的散文”便从笔下流出来。读罢这一期,还会让人牵挂下期,他到底还有多少话要说,会不会重复?读过这部“编后记”的结集《散文拈花录》书稿,我恍然省悟,有关散文的话题他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相似文献   

17.
蒙读者和诸评委谬爱,拙作《阴阳之道》在河南日报“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中获奖。《新闻爱好者》热情的编辑来信,要我结合这篇作品,谈谈散文特别是纪实散文的写作。沉思良久,踌躇再三,不知从何说起。散文是笔糊涂帐。研究散文的论著,都要在开头费很大篇幅谈什么是散文,并按自  相似文献   

18.
战国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于此时的诸子百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古典散文的杰出作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由于儒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所以有着亚圣之称的盂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他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可见韩愈、苏轼、王安石等这些唐宋古文大家的优美散文,也大多取法《孟子》,与孟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后世的文章家因好孟子之道而爱孟子之文,更主要的是因为孟子散文确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足以成为后世文章家的典范。下面具体谈谈孟子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电视颇具渊源的朋友,电视牵着文学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一步一步完成她的发展和嬗变。在电视与文学五彩缤纷的合作中,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形式里尤显芬芳的一枝。散文最在意“神韵”,即散文的主题。所有具体的内容、形式,所有文章涉及的风物人情、创作技巧全都集在这“神韵”的麾下,以最能表现它为终极的目标,进行取舍与安排。散文的电视化为散文“神韵”的物化与传达提供了另一个途径。丰富、形象的电视语言,使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