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教学实验中,我采用“定向质疑,引导探究,反馈运用”这一探究教学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提出问题,定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更能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探究。在指导学生预习实验指导教材的同时,要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不放在黑暗处又会有什么结果?2·经酒精处理后的叶片用清水清洗后,再滴入碘液后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3·用黑纸片只遮盖叶的上表面会出现什么结果?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和探讨,使得学生在动手、…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物》教材的“植物”部分中 ,光合作用的生理实验有三个 :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组实验 )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 ;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演示实验 )。这些知识贯穿高中生物教材 ,在整个中学生物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 ,对这 3个实验的用具与装置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 ,设计制作了一套面貌全新的、更加科学的、多功能的植物生理实验仪器 ,简化了操作过程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 光合作用实验叶片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教材设定使用“黑纸片与回形针”用于…  相似文献   

5.
1改进目的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材料以往大都采用天竺葵,但是根据教学进度,合肥地区已经进入深秋,天气变冷,温度过低,一般植物都落叶了,市场上也很难买到天竺葵。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改用其他植物,如带叶的枝条或买回来带根的小白菜,用水培养。经过多次课外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试验证明不用盆栽植物,用离土的小白菜,在深秋季节也能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对初一两个实验的改进重庆师专附属中学(632168)姜中相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通常采用黑纸片在饥饿一昼夜的盆栽天竺葵上,选定一个叶片部分遮光,然后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再摘下该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掉叶绿素,滴上碘液,观察反应结果,但遮...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路开阔,考虑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又不能忽视主要细节。例如,“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一节实验,如果教师自己做好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仅仅进行一下验证,往往会阻碍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抑制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让他们自己动手做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将问题(叶有什么功能)留给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设计一组问题:当种子萌发后长成一株植物体的过程中,增加的有机物来源于何处?假如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韩远华 《科学教育》2007,13(3):64-64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同时,探究光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书中实验材料是天竺葵。方法是: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③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去掉叶绿素。④滴加碘酒。看似简单的实验,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实验的难度不小。首先,实验材料不易得。很多学校没有天竺葵,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实验材料而只好将该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与淀粉特性有关的实验有:①“观察种子的结构”;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③“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在世界范围内 ,出现生物科学家求职较易 ,需求人才较多的局面 ,激动人心的生物科学时代即将到来。如何面对这种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学人才 ,这不仅是科学家的事 ,也是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职能。作为担负生物学基础知识教育的生物学教师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 ,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拟谈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技知识的教学浅尝。植物学 做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  相似文献   

13.
传说鲁班受到丝茅草的启发作用而发明了锯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启发”。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亦往往需要找出与问题解决相似的事物为原型,启发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不难看出,学生的几种实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教材中演示实验“植物体散失水分”和“种子呼吸时释放氧”实验装置的启发。但在回答“为什么要将此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有近 1/3的学生认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同样也是受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饥饿处理”原因的原型启发而致。 可见,解题时原型确定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解题的质量。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生物课,知识面较窄,认识事物不够全面,加上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较差,解题时容易原型确定失败而出现错误。下面结合初一年级部分教学内容,谈一谈学生解题中原型确定失误的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浅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挖掘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一、启发教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然后换个角度,再对折打开。如此反复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老师适时肯定学生,学…  相似文献   

15.
初一生物第一册(上)教科书第50页开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学生分组实验。如果按教材的方法步骤进行该实验,既不容易做好,又很麻烦。本人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把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效果很好。a.实验前两三天,把室外生长的天竺葵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物品如:黑纸片、薄木片、锡箔纸等,遮盖起来。b.实验时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物品(摘叶片之前,能有几小时阳光照射,效果更明显)。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d.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  相似文献   

16.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现代教学理念和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实验教学已不再是单纯地要学生做某个实验。而是以某个具体实验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各种实验技能与技巧。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等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借此谈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1玉米幼苗 北师大版社-《生物》(上册)第71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我们选用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意外发现实验效果特别好,哪怕是微弱的照,也会有明显的实验效果。将玉米叶放入小烧杯酒精中水浴加热时,绿叶褪色十分容易,使玉米叶很快呈现白色,取出白色玉米叶用清水漂洗后加碘,未遮盖部分呈蓝色,  相似文献   

18.
完成“光合作用”一节教学内容的关键是高质量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但由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季节不符,造成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存在着下列几个制约因素。①实验材料的制约:讲述本节内容时,正值寒冬,绝大多数植物无叶可取。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两个实验用的天竺葵,花市上也不好买。如果改用能越冬的花卉,价格太贵。②温度条件的制约:冬季温度太低,光合作用进行缓慢,实验时间太长。如“光合作用释放氧”的实验,如果要让学生看到水绵上有气泡生成,需要在日光下照射1小时以上。如果要收集一定量的氧气,则时间更长,实…  相似文献   

19.
吴春环 《江西教育》2002,(24):30-30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其中的教学片段为: 师:(分别用“沙粒”、“小纸片”从空中洒下,让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后填空。 (CAI显示:沙粒从空中_下来,小纸片从空中_下来。) (生在横线上都填“落”,师板书“落”) 师:请快速查字典,“飘”和“落”是什么意思,联系刚才的观察想一想“飘”和“落”有什么不同?(生查字典,回答:师用CAI显示:飘——随风摇动;飞扬。落——从上向下掉。) 师:第二空填哪个词好?  相似文献   

20.
在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三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