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06,13(3):1-1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突破一批制约我省资源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延长产业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一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的技术难题,为重大生态环保工程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增强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服务功能,高原重大疾病、灾害防治预测等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努力建设高原…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生态文明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这意味着要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行性。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对中国土地整治发展方向及其实际经验的评价及提出些许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及总结归纳法。结果: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畸形,经济利益多于生态利益,设计工作不合理,土地整治不成体系,整治效果不理想。结论:加强生态理念与土地整治的融合,健全法律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态环境多样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林业特色资源是保障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是香料、医药、日化、食品、饲料、农药、材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我国林业特色资源丰富,加强林业特色资源高效利用,对于增加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特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特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遵循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想,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部颁布的《可持续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科技工作的六项任务:1、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围绕未来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和区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发展战略研究;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粮食安全保障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2、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为加快全省科技事业的发展,我省科技工作继续贯彻“科教兴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将主攻方向确定在解决困扰全省经济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上,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传统产业技术更新、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重点地组织安排了一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口增长和陆地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如何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需要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开拓创新,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经验与方法。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域管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永海研究员带领技术团队密切结合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实际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及各沿海省、市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综合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表彰于永海研究员在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不久前,辽宁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他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生态安全总体状态、安全等级和障碍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武汉市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由改善中的不安全系统向安全系统转变,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状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的障碍度逐渐下降.武汉市应该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缓解武汉都市农业的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使资源环境状态的恶化趋势得以扭转,从而保证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稳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水稻秸秆资源概况,分析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水稻秸秆还田的理化、生态及社会等综合效益,综述了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江西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矿冶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矿物加工工程与矿冶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近年来,团队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罗仙平聚焦国家矿产资源开发迫切需求,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带领团队围绕铜铅锌硫化矿高效分选与伴生资源综合回收、稀有金属选矿提取与伴生资源综合回收、矿冶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方向,承担各类国家科研项目19?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出版专著6?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生态国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国土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框架、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生态国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基本框架是以源头保护、节约利用、整治修复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自然生态,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国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开创生态国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开展水生态监测站网建设,以水生态监测站为平台,结合生态调查工作的开展,积极进行水生态问题实验研究,拓宽水生态监测服务领域,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监测信息的需求,提供全面可靠的监测资料和评价预测成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水生态问题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支撑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社会发展责任、保护人民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是基础,有力地支撑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并最终取得实际效果。基于此,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简要论述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继而着重分析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支撑作用的有效如何,以期正常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促进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的环境技术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发展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环境问题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它既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正确态度所造成,也就只能依靠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来解决.由于人类破坏自身生存环境能力大大增加,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脱节,社会进步与生态发展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这种背景下,环境科技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且不断进步,主要包括为加深对生态环境本质认识的各项科学和技术,为防治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危害的各项科学和技术,以及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及教育等各项专门知识和手段.环境技术的发展是降低材料、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环保产业则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但取决于环境领域先进的科学与技术,而且也取决于通过商业化把这些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转化成环境产品、设备和材料.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发达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何更好地依靠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废品资源化工程,大力扶植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科技,积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将成为"十五"期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科技,推进科技生态化,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修缮,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重点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科技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及其他如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科技利用方面思想意识的不足或偏差和科技自身的功能缺陷等。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科技意识,加强生态科技的研究规范与力度,加强项目评审的生态评价和基地园区的生态考核机制,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及加强生态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以期为生态省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方式及行动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这是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在循环经济中,人们可以合理、持久地利用物质和能源,同时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浪费和再生利用各种材料,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节约各类能源和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重点论述了3个方面的内容:①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基础,强调我国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并有利于实现源头治理和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面;②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和重点:在矿产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综合利用资源,倡导使用再生资源;在土地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国土综合整治,倡导节约利用土地;在海洋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循环利用海洋资源,倡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③在我国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与措施:a.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立法,加强执法监督;b.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目标推进计划;c.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大力恢复国土生态系统;d.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整体水平;e.加强资源勘查开发的综合管理,强调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f.积极进行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试点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牵头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前不久顺利通过课题验收。该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在吉林、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五省(市)开展研究示范工作。项目以暗管改碱技术为核心,从研发成套机械装备、攻克关键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建立规范标准四方面打造工程化改造盐碱地的装备与技术,实现了依靠技术手段深度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区域保障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产地质工作与多目标地质工作,统筹传统资源与非常规资源,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国内与国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客观面对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尽力寻求二者的平衡,研究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要根据中国社会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制订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线,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及文化教育体系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朱基3月6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朱基提出,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深化应用型科研机构和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改革。要破除条块分割,合理配置社会科研资源,形成部门、地方、高校和企业相结合的科技管理体系。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