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当今的少年儿童中,流传着许多“灰色童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童谣?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中心校开展了“唱红色歌谣,做健康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2.
这期“小舞台”我们又编发了一组健康活泼的新童谣,而且加以组合,使它成为了一个能够在队会上集中展示的综合节目,相信大家会喜欢。自从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以来,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和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创作了大量的童讲。这些重谣思想健康、构思新颖,内容丰富,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大家传唱。“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是一项长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希望大家在活动中继续写童谣、唱重谣,让丈多的好童谣伴随大家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童谣是在儿童之间口耳相传的一种传唱艺术形式。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中间常常悄然流行着一些灰色童谣。如何抵制这些灰色童谣的不良影响,让新鲜活泼、健康向上的新童谣在少年儿童口中传唱,把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元素溶入其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童谣是儿童中广为传唱的歌谣,它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生活方式,是映照儿童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新童谣"在校园内外着实火了一把,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将童谣唱得酣畅,唱得淋漓,唱得声情并茂。本文试图从解读当前校园中流  相似文献   

5.
"灰色童谣"充斥中小学校园,是一种"反学校文化"情绪的表现,是少年儿童以调侃、戏谑方式实现的亚文化的自我建构."灰色童谣"对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有一定的意义,但"灰色童谣"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对少年儿童的心智成长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老师、家长应加强与少年儿童的心灵沟通,组织编创健康向上的"新童谣",驱逐"灰色童谣"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  相似文献   

7.
王军利 《文教资料》2006,(28):123-124
曾几何时,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现在如何呢?经过调查笔者以为中小学校园童谣所凸现的一些内容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尤其是校园灰色童谣的兴起更应引起重视。一、校园灰色童谣的表现所谓校园灰色童谣是相对于校园绿色童谣而言,像《跳长绳》“长绳飞舞真有趣,健康向上有活力。你跳来,我跳去,你冲出,我钻回。运动场上热哄哄,欢声笑语精神爽。努力炼就好身体,用心考取好成绩。”就属于绿色童谣,这类童谣目前与校园灰色童谣发展相比,不容乐观。校园灰色童谣表现…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现在如何呢?经过调查笔者以为中小学校园童谣所凸现的一些内容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尤其是校园灰色童谣的兴起更应引起重视。一、校园灰色童谣的表现所谓校园灰色童谣是相对于校园绿色童谣而言,像《跳长绳》“长绳飞舞真有趣,健康向上有活力。你跳来,我跳去,你冲出,我钻回。运动场上热哄哄,欢声笑语精神爽。努力炼就好身体,用心考取好成绩。”就属于绿色童谣,这类童谣目前与校园灰色童谣发展相比,不容乐观。校园灰色童谣表现…  相似文献   

9.
杨明韵 《山东教育》2005,(13):63-63
近一年来.北京的各个小学,幼儿园正在积极地开展新童谣创编、传唱活动。新学期伊始,北京的中小学生都获得了政府赠送的一份礼物——童谣教材《新童谣》。这套明朗上口、健康有益的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快乐读本,已成为北京市少年儿童喜爱的读物。随着这项活动的逐渐拓展,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们是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叔叔阿姨,如果你读过这本杂志,这封信就是写给你的。我们非常惊讶,你小小年纪就能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了,真是了不起!要知道,这是一本给父母和老师看的杂志,虽然讲了许多与你们关系密切的事情,却没有想给小朋友看,因为目前的杂志不太适合小朋友读。最近,有些小朋友读了第一、二期合刊中的《新校园童谣》,有人感到很开心,也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要登这样的童谣?小朋友该不该传唱这些童谣呢?我们登出这些童谣,是为了让父母和老师了解你们,知道你们在唱什么想什么,以便…  相似文献   

14.
童谣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特殊教育形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童谣在少先队文化中的作用。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悄然流行,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严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苏红 《中国德育》2012,(12):73-73
问:孩子上小学了,经常胡乱篡改歌词,还唱得很起劲。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呢? 答:当前学校里流传着很多被改编的歌曲,因为有些内容比较消极,被称为“灰色童谣”。对于孩子喜欢传唱“灰色童谣”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过度干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步步深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童谣就像压缩了的文化饼干,融合了多种文学元素,它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易学易记,便于传唱,很适合少年儿童的欣赏心理。健康的童谣,如心灵的鸡汤,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对我们品德的形成、情感的陶冶、行为习惯的养成、语言美感的熏陶都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去传唱、去表演、去创作这类童谣,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促进我们健康、活泼地成长。当我们长大成人后,这类童谣也许依然存留心间,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灰色童谣”流行于校园,值得同学们警惕。这类童谣嫁接了一些成人文化的成份,融入了某些社会流行元素,以戏谑的方式宣泄着某种…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唱童谣活动中,我立足于“童谣”的“童”字,调动儿童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编童谣的积极性,搜集和儿童生活结合紧密的题材,鼓励学生积极创编。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爱读、爱唱童谣的表现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题材接近儿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童谣     
[美玫的话] 这期“小舞台”编发了一组健康活泼的新童谣。童谣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可爸爸妈妈的童谣词儿太老了,唱起来没劲;眼下流行的一些“灰色童谣”又思想消极,内容低下,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怎么办? 为了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纽委会办公室在征集、评选歌曲的同时,又向少年儿童和成人征集能体现民族精神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便于流传的新童谣,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下面这些童谣是美玫从来稿中精选出来的,推荐给大家,美玫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创作更多更好的新童谣!  相似文献   

20.
《小火炬》2005,(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灰色童谣风”在校园间悄悄流传。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轻唱的不是“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却是“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这些‘童谣’是从朋友们那儿听来的。”一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你不会唱,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要是谁有了新的‘童谣’,身后就会跟上一群‘小兵’。”“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灰色童谣’?”福州仓山实验小学的陈亚君校长思考着这个问题。她发现,老师和家长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他们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孩子们懂得很多,想得也很多,他们的心里有这样那样的迷惑和苦恼,又没办法和老师家长们交流,于是‘灰色童谣’就乘虚而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