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昵?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真正搞好语文的素质教育,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朗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鲍昱 《上海教育》2008,(24):61-61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科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真正理解语文,真正热爱语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教好语文,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该是每个教师都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文教学情境,应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需要出发,还课堂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与生活是血脉相连的,脱离了生活,语文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才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其实,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也自然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气氛中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对如何加深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情感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遍布语文教学的角角落落,无时无刻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尤其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如果不去品味其中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意蕴、情味,那么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而成为机械死板、单调乏味的可操作的冷冰冰的流水作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感情的滋润、心灵的陶冶,就会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的滑坡和情感的冷漠。语文教学只有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刘恩明 《小学生》2010,(2):39-3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单单要走进文本,去体会,去理解,去诠释文本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更应该走进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孩子,和他们一同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就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就要不断调整,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小”语文中探求“大”智慧,在“小”课堂中追寻“大”生活,在“小”文本中激发“大”情感。  相似文献   

10.
谢新萍 《考试周刊》2014,(65):41-41
语文教学趣味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活水"。趣味教学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真正激发学生热爱语文、享受语文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难如人意,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主要是应试教育体制误导了语文教育,并提出在以后的教育中应当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改变语文教育方法,以使语文教育真正对人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净 《小学生》2023,(8):64-66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其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了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的深远影响,在课堂中落实探究性阅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具体例子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语文教改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成果卓著。但无庸讳言,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语文教学并未真正摆脱困境。其中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许多改革只局限于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只在具体教法上改头换面,未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忽视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  相似文献   

15.
张欣 《贵州教育》2010,(24):29-30,38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二是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而此两方面我认为只有在语文教育的寓教于乐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语文教改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凤 《甘肃教育》2023,(7):104-108
中职语文教材中共收录课文四十八篇,其中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十三篇,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血肉丰满、经久不衰,她们或可亲可敬,或可怜可爱……她们的美好品质,对于中职女生“三观”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养成等,有着很强的“榜样”引领、行为“指导”、精神“熏陶”和心理“暗示”等作用。文章在详细分析中职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特征及类别的同时,着重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对中职女生诸多的积极教育作用,其真正目的是想借此制订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真正落实“与时俱进、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中职语文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真正地“活”起来?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山西何绒菊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1.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关键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真正懂得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文学有一种真正的感悟,才能把语文课讲好;而老师讲好语文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