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需求矛盾及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并介绍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多层面、多角度校企合作方式与成果,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件行业技术更新快,对于软件从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则容易出现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体系模糊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Web前端1+X证书中典型工作任务,提炼核心技能要求,重新构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改革,以期持续性提升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力培养软件技术专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面向IT产业需求 培养高职软件技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表明,我国IT产业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专才的重任。为适应IT行业职业与软件岗位需求,探索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生  张哲 《教育与职业》2007,(20):136-137
文章根据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能力的需求及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结合实际阐述了高职两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意义、思路、目标、设置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珠三角地区软件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度、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设置几个方面研究了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情况,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市场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课程改革大多停留在单纯削减理论学时、增加技能训练上,课程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冲破知识体系的束缚,学生所形成的职业能力比较单一,缺少能够将基础能力进行广泛整合迁移的实际训练,培养出的软件人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题依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与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而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职业教育软件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聂书志 《教师》2019,(11):119-120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其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目前软件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技术技能型的“软件蓝领”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软件蓝领”人才基本都是采用专业群的建设模式。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和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制度,做到有效对接;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持续改善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校内外实训基地入手,加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从而实现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的专业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是培养软件开发技术蓝领的摇篮.软件蓝领的培养应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主要应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文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强调一切以就业为核心的观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多模式教学的方针,旨在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总结近年来在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情况下,在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开发、资源整合、校企合作、培养评价等方面所开展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形成高职软件人才差异化培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软件产业也初具规模,随之而采的是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迅速增加.在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高职学生,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训是高职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而言,要实现校企之间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快速适应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工作环境,是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期望,探索高职软件技术职业活动环境建设,提高育人效率和水平是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应推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建由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以培养适合软件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软件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CDIO教育模式为核心构建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软件职业技能要求相脱离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岗位工作目标设定学习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序列化课程内容,以岗位工作规范设定课程考核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软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指导方针。以项目为切入点的阶梯式能力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中定位较切合实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以就业岗位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行业企业对人才各种能力的需求,设置人才各阶段的培养内容,采用软件项目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与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人才,从而达到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软件方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专业可以彰显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点.以某农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依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结合"两链"打造,遵循"8字螺旋",构建专业层面诊改指标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诊改理念指导下,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沈茜  孙伟 《时代教育》2012,(21):41+48
软件服务外包是苏州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软件"蓝领"人才的紧缺对于在苏高职院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结合省示范建设要求,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索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项目导向,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外包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于软件技术这个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新兴产业来讲,如何进行校企合作,把来自企业的最新技术引入到"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来,更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努力。在创建国家示范重点专业的过程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了符合软件人才培养需求的"三个不断线"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共享性教学资源,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逐渐形成了多形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而在探索如何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软件专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课题。笔者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一种适合规模化地培养高职软件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