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可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弊被认为是高校“公害”之一,为此高校也采取一系列处罚措施,严厉惩处考试作弊者。但是,这种违反诚信道德的考试作弊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并且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作弊手段趋向现代化、专业化;作弊行为转为公开化、合伙化;作弊层面不断扩大化。考试作弊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代名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呵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项交易活动,无论发生在市场还是组织内部,都要涉及到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等,而这会产生交易成本。组织中的交易和市场中的交易有所不同,个体的行为会对组织的效率产生影响。遵循对行为人的三种假设: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自身利益最大化,分析组织中个体行为对内部信息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对现代经济学理性假设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行为人的理性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主流经济学以完全理性作为其前提假设,并得出行为人可以在诸多决策方案中进行最优选择的结论;但是,完全理性假设不仅在真实性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在逻辑推理上和实践检验中都遭到质疑。实际上,行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构建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并创建了行为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真实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50年代初期学生中考试作弊者尚不多见,而今却愈演愈烈: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升学考试到晋职晋级,考试作弊者无所不在。 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它不但严重地影响到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国家机关、企业中庸才充斥,而且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次次的考试作弊得逞,将养成学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近日出台《本科考试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如在考试时使用手机,该门课程零分:两次作弊开除学籍。 《条例》规定,请人代考者和代人考试者,双方均给予勒令退学处分;第二次作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又追加了一条作弊行为——考试后作弊行为,即以央求、送礼、请客、威胁等手段要求老师提分、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只要有考试,就会有考试作弊者.每年的高考,总会出现考试作弊的丑闻,如河南高考考试作弊事件,安徽集体替考事件等.无论是找人替考还是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其行为都违背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原则,这是任何时代和国家都不允许的.对此类不正当行为,任何时代都设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之对策的经济学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年级学生作弊分布来看,其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从课程的分布来看,其中基础课的比例最大,而专业课则较少。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其直接收益(成绩合格乃至优秀)和间接收益(奖学金及荣誉等)在作弊者看来是大于风险的。而要消除这种现象,一是要强化学生诚信的道德观念,二是要改革考试及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