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语文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而是一个包含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意义世界.因此,纯粹将"文"当做弘道宣化的"经"固不可取.但完全无视它在情感和道德上对学生的影响力,完全放弃从"经"和"道"的高度来衡量"文",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编选语文教材,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那些载"常道"的"真经"鳊选进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的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果移情入文,以情品...  相似文献   

3.
“文”与“道”的关系,是一个争论已久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有时过于强调“道”,语文课便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此谓“载道说”;有时过于强调“文”,语文课又上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此谓“工具说”。“载道说”与“工具说”时而更迭、时而交汇,起起伏伏,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史、尤其是百年来的现代语文教育史。  相似文献   

4.
吴萌 《江西教育》2023,(19):52-5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写作素材的重要平台。该栏目中的名言警句并不是随心所欲编选的,而是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也就是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日积月累”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群文阅读资源。因此,在教学“日积月累”内容时,教师要从群文阅读的视角入手,整合、串联单元语文知识,探寻语文知识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高效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地理老师走进语文课堂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别出心裁地邀请地理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起初一愣,后经老师说明,才心情坦然地露出微笑。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了“卷云”“卷层云”“积雨云”;随着“晕”“华”“虹”的图案,学生辨清了三者的差别。在地理老师专业性的讲述中,学生们学完了课文,轻松自在地走出了课堂。学生们感叹道:“地理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还真新鲜。”思考:《看云识天气》一文说明的问题并不深奥,凭借文章本身完全能弄懂。即使文中有些名词术语使人模糊不清,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先作准备,并凭…  相似文献   

7.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走遍干山万水”这一专题,编选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人文感悟的维度看,三首古诗词、三篇散文及“语文园地”有机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 )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中 ,编选了《卫风·氓》一文。其中有两处注释我认为不当。其一 ,“靡室劳矣”中的“室劳” ,课文下注释为“家里的劳苦活儿”。这样注解 ,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课本把“室劳”当作一个偏正短语来理解 ,根据四言诗的诵读  相似文献   

9.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编选的“范文选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对于一个中学学生和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知识青年来讲尤其值得阅读。说它是一本好书,主要指的是:它所选入的作品和编者所加的写作特点分析,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切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过去一段时期,在资产阶级专家厚古薄今的思想指导下,初高中文学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加上不少语文教师不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古典  相似文献   

11.
对《怀疑与学问》的“怀疑”江苏/杨以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编选提出这样的要求:“课文要文质兼美”、“语文文字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怀疑与学问》一文,可谓“文质兼美”,但就“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而言,...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因为高考压力和试卷的导向,高中语文教学普遍从一开始便“知识化”和“试卷化”了。为了赶进度,高一和高二往往要“讲”完三年的课程,为此,许多老师不得不将课文一句句地“喂”给学生:文本教学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高三年级基本上以高考为中心,进行大量的专业练习与综合模拟考试——本外教学纯粹受制于高考的试卷内容。于是,一方面,新书发下来,学生最先翻看的是语文,课外接触最多的也是与语文有关的书籍,从中获取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课堂上把外部世界的知识和完全脱离学生实践的理论强行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厌恶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陶红松 《海南教育》2014,(18):72-73
“语文园地”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游乐园,学生从中不但要学到语文知识,更要收获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爱上语言文字。纯粹的教师问学生答,然后做练习册,那就不是“园地”而是基础训练了。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  相似文献   

15.
悟性 ,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是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它包括形象的感知、理性的认识和逻辑的推导等能力。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悟性。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悟些什么呢 ?一般说来 ,要悟文和悟道。“文以载道” ,“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 ,是语言表现形式 ;“道”是语言形式表现的内涵 ,二者密切关联 ,水乳交融。就语文的特质而言 ,作为语言形式的“文”当是悟的重点。多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重道轻文 ,依文悟道。于是语文课近乎成了政治课、历史课或天文地理等课。《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谢世涯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教材。由于“语文科”...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新教材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素养课而不是过去那种纯粹的知识课,所以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但它同时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8.
刘阳 《语文天地》2009,(11):46-47
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摸清思路就是对一篇文章的宏观把握。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自我一个整体,在初步接触语段时.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阅读。针对学生读文茫然、束手的现状,为学生提供披文入理(情)的角度和方法,编“弦”教“法”,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刘国正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其语文著述,蕴藉深沉,纯朴素雅,叙写对语文教育的深层憬悟和对语文生活现实的诠释,总是以丰厚的内涵发人深省。他早就提出并建构的富有思维创新性和语用发展性的写作教学观,实际上是着眼于整体性素质即核心素养的“作文综合性的训练”,倡导训练学生写“规矩文”,也鼓励写“放胆文”和“课外练笔”,指明了学生...  相似文献   

20.
陈建先 《四川教育》2008,(12):28-29
一教: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我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感悟”上。我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