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在他前期诗学思想中存在着讽喻诗学思想、闲适诗学思想与“元和体”诗学思想三种诗学思想的观点,认为这三种诗学思想来源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并分析了白居易诗学矛盾具体呈现方式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元和体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和体”是中唐元和、长庆年间盛行的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作家的一种近体诗体。它不包括白居易讽谕时政的乐府诗,只限于“杯酒光景间之短小律绝”与长篇排律二体。“元和体”的范围在晚唐的扩大抹杀了它所固有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原诗》是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重要论著。叶燮在《原诗》中以杜甫为核心,以杜诗为参照系,通过对韩愈、苏轼等个体诗人与“俗儒”“宋人”“今人”群体诗人的诗作品评,构建起一套关于“情”“事”“理”“自我”“面目”“胸襟”“议论”“风会”的诗学思想理论体系。同时,叶燮的杜诗批评具有思辨性,彰显出以杜诗为参照的叶燮诗学思想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论元和体     
以白居易、元稹为中坚的中唐诗人在唐宪宗元和年间 ,针对诗坛颓风 ,革新诗体 ,形成“元和体”。但人们对于元和体历来评价不一 ,差异很大。评价的差异源于对元和体内涵认识的差异。要论定元和体的价值 ,就必须首先限定元和体的内涵。元和体具有深刻的现实性、精细的描写和语言世俗化的特征 ,它是中唐多难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宋初八十余年时间里,宋人很少论及孟郊及其诗歌;至宋仁宗庆历至北宋末,学孟郊、论孟郊的逐渐多起来,相关诗风批评也随之而来,基本上确立了其“寒苦”的诗风特征;迨至南宋,孟郊诗始获得正确认识,“格致高古”、“古淡自足”,似为南宋人对于孟郊诗之印象。但从整体上看,宋人对孟郊及其诗歌的评价并不高,这一状况与宋人根于心性中和的诗学理想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白居易杰出的长诗,但宋代文人对它的阐释,无论是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多有贬低甚至是否定性的评价。宋人的不满并非仅仅是对叙事诗的接受问题,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宋代是君主专制加强,士大夫对皇权依附性显著加深的时代,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了他们的阐释和文化接受心态。他们对《长恨歌》的阐释是君权至尊的政治伦理意识在诗学批评领域的话语体现,尊君的道德思维模式成了他们诗学的话语规范。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学批评白居易论的轨迹表现为:中唐至宋初,诗论家们对其诗作各方面基本持称扬态度;大致从北宋中期开始,出现不小规模的对其诗作审美表现的批评之声;进入明代,诗学批评的意气化色彩明显增强,白居易及其诗作基本处于被否定的境局;清代,白居易论最终进入到较为全面深入的辨析之中。  相似文献   

8.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9.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诗人白居易的生活环境、人生态度、社会政治理想出发,结合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论述了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具体阐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学主张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刻联系,对诗人前后期的创作态度也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