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时,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教导,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往往只有模仿,  相似文献   

2.
一、用亲切语言温暖学生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主导。而新课改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栗阳 《河南教育》2007,(7):104-104
多边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关系,调动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5.
吴迪 《上海教育》2008,(7):52-53
教师只有不断走近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才会和教师做朋友,让教师去分享他们的喜悦;也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够倾听他们的烦恼,分解他们的忧愁,消除他们的焦虑。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是最可信任的,他们才会把内心世界向教师打开。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概括了几种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化学课外读物;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季洪旭 《现代教学》2013,(11):20-21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教师素养是关键。上海市奉贤中学从教师实际和学生发展出发,调查分析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现状,制定了《奉贤中学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素养的标准》,并总结教师个别化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操作经验,实施了基础性评价和挑战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制度,开展了"提高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师管理行为是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管理。本文依据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并绘制了教师管理行为方格图,进一步探讨了四种教师管理行为下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已成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写作缺乏成功的经历,失去了兴趣。传统的作文训练有着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命题,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教师解惑,学生行文;教师批改,学生自改;教师评讲,学生总结。从这个训练的过程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文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指导,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其结果是学生掌握了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违背了化学的学习规律。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再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独占讲坛,解决一个问题,学生要答出教师心中所想,教师方才罢…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是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不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的发展之本.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和精神导师,教师的发展尤为重要。教师的职称、荣誉等“都有了”,最终的受益者是谁?答案应该而且只有一个:学生。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真正地发展了,教师的发展才有价值;只有学生真“有”了,教师什么“都有了”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其一,教师带上教材走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很被动。教师先钻研了教材,设计了一连串问题,然后来到课堂,向学生提问:谁能回答?其二,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教师重在创设学生发问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激情,积极探索,到教学中求解。其三,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师。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持的看法即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属于社会心理形态的教育观念,它代表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学生观的形成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与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国家教师的学生观由于其社会文化背景及教育实践方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日本教师的学生观是日本教师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分析研究日本教师的学生观是了解日本教师文化、认识日本教育活动特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纷纷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认为学习无用的状态,使学生看到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将学科知识顺利应用,体会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教师发展带来了契机,值得教师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1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依存。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有四种。一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18.
每位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幅关于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的画像,它由教师的学生观描绘而成,详细地记录着教师心目所理解的学生的一切方面,并指导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比如,学生问了教师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说:你上课没认真听讲吧?他心里暗想:这个学生怎么这么不开窍呢?这个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指令少了,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参与多了……,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花很长时间也没有探索出结果,教师还在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有时,只有一两位学生举手甚至是一位学生都不举手,把教师急得头上直冒汗;有时,学生的发言明显偏离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在表扬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总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获甚微。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英语教学的成效,不是单由教师决定的,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